悬架是连接着车轮和车身之间,其作用是传递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摩托车能平顺地行驶。
摩托车前悬架结构又称为前叉,它的上端与车把三星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连接,构成摩托车前悬架整体结构。一般前悬架结构分为正立、倒立、双叉臂、单摇臂、远距杠杆前摇臂、多连杆、杠杆式。
正立前叉
正立前叉的外管在下侧,内管在上侧,由于弹簧安装在内管里面,因此正立前叉结构相对简单,减震行程相对较长,易保养易拆解、造价低廉。
倒立前叉
倒立前叉与正立前叉相反,前叉的外管在上侧,内管在下侧,这样设计内管里的弹簧位置更低,粗壮的外管以及内部的阻尼油液成为“簧上质量”,提升“簧上质量”意味着降低了“簧下质量”,车身上部的自重更大则惯性更大,受到冲击时更加稳定,弹簧下面的重量越轻则惯性越下,受到冲击时更加灵活。
另外外管比内管更粗壮,外管在上侧连接车头三星,因此车头刚性更强,受力变形更小,因此车头转向的指向性更加准确。
由于倒置前叉重心靠上,阻尼油液储存在外管内部,因此对于油封要求更高,本身的成本和保养的成本也会提升。
单摇臂
单摇臂是指摩托车前悬架采用单侧支撑,即减震系统和悬架系统都集成在一侧。比亚乔集团的单摇臂设计源自飞机的鼻轮式单枪悬架系统,原理是用弹簧减震直接支撑整体式车身,转向则通过连杆连接前轴,在车辆制动时,车身重力集中在弹簧避震上,而弹簧避震和转向采用连杆分离,因此车身重心前移的压力不会施加在转向车把处,可以说是利用最低的成本和空间将转向和避震功能分离,让车身在制动时不再影响转向。
远距杠杆前摇臂
远距杠杆前摇臂是宝马针对摩托车前悬架的设计,由一只弹簧避震利用连杆连接车架和前叉下三星处,转向由车把带动前叉进行,制动时车身重心前倾让弹簧压缩,由于弹簧避震和前叉分离设计,连杆带动车身整体下移,转向车把则不会受到制动力影响,反观路面的弹跳也不会直接作用到车身。
总结:
除了传统的正置和倒置前叉,其他带有不同连杆结构的前悬架的目的无非是将转向和避震两个功能分开,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成本更高且占用空间较大,因此在大型旅行车、ADV车型上使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