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豪情零配件摘要> 摘要详情

豪情零配件-起步-油耗

豪情零配件_起步_油耗

摘要来自:《没有懂汽车的人,甚至没有模具,说说吉利汽车“钣金工时代”》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没有懂汽车的人,甚至没有模具,说说吉利汽车“钣金工时代”》的片段:

李书福开始研究更经济的小车,除了中华子弹头之外,原先以生产大型播种机为主的安徽安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在1994年开始生产销售的安驰牌MC6330微型汽车,也在李书福的研究之列。对于这两款车的研究,主要用于梳理零配件名单和学习底盘系统。不过,他更热衷于夏利

10多年始终保持经济型轿车销量第一的位置,将“省钱、省心、省时”当成自己的信念。某种意义上,它和吉利“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有着相似的内涵。这让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吉利的对标产品

这次李书福买回了好几辆车,把它一一拆卸开,研究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发动机是谁的,变速箱哪儿买的,仪表哪儿来的,底盘咋整的,一项一项地分析。

正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才有了在浙江临海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下线的“6360”。看上去,“6360”整体上像是“六字头”的孪生兄弟。

吉利开启“钣金工时代”

李书福回忆自己刚开始造车时,曾有过这样的窘境——一当时掰手指头算算,全公司懂汽车的人,把他算在内,只有三四人。这里面就包括罗显任和他从湖南一起过来的同事。

“谁是专家?谁也不是。我就自己动手,自己画图,自己试制,自己试车,自己改进,什么都自己来,带领几十个人大家冲锋陷阵。”

“没有模具就用那种很土的方法——用水泥、胶水这些东西来做模具。”

曾给李书福做过很长时间专职司机的项修富记得,车间里大家都调侃李书福为“李工”,大多数时间李书福蹲在地上,自己埋头鼓捣机器设备。

在现任吉利副总裁顾伟明的印象中,当时“整个过程全是靠人通宵达旦地干。一个座椅装不上,就试几百次。那个时候,有一个车门接合面不好,我一个人关车门都关了几千次”。

和“吉利一号”一样,第一辆也是靠钣金工一榔头、一榔头敲出来的。在无奈中,吉利开启了“钣金工时代”。

李书福开来压路机,轧掉100辆豪情

由于是手工敲出来的,所以它的图纸是在投入批量生产几年之后,才由后来加入吉利的专业人员补齐。

正因为如此,一造出来,就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没法通过淋雨试验

今天造车对一些性能件会有一个强制性的标准,要求刹车、灯光要过淋雨,不能“车一开出去遇到下雨,车里面都可以养鱼”。当时的就达不到标准,灰进得来,水也进得来。

这样的汽车,当然没法卖出去。

这让顾伟明很受伤,他的顶头上司——时任汽车公司总经理方建国也很泄气,有些不想干了,最后只好换人。

李书福的心情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在质量面前,他选择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开来压路机,将后来量产的100辆彻底地给报废了。

吉利人一直记得这个故事。后来担任吉利董事局副主席的杨健每每提及此事仍感慨万千,既为老板轧掉所有问题车的举动而震撼,同时也认识到品质决定着吉利车的生死。

李书福没有泄气,他有自己的看法:“吉利车是一个婴儿,21世纪的汽车婴儿,现在刚刚起步,还有些踉踉跄跄,但是这个婴儿有志向。婴儿家里很穷,他穿着破鞋,背着破书包,几本书可能还是向同学借的,但是他勤奋地学习,所以他今后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

随后,吉利确立了“先描红再写字,先学走路再学跑步,先从低端做起,从零部件做起,再做高端”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售价五万、油耗五升、能坐五人”的“三五”造车目标,陆续推出美日优利欧吉利汽车,一举冲破了三大轿车合资企业价格垄断和市场垄断,促使轿车从奢侈品变成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