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比亚迪L3双离合摘要> 摘要详情

比亚迪L3双离合-控制系统-传感器

比亚迪L3双离合_控制系统_传感器

摘要来自:《特斯拉L4实测,宝马摸L2过河,传统品牌智能驾驶为何落后》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特斯拉L4实测,宝马摸L2过河,传统品牌智能驾驶为何落后》的片段:

实际上传统车企在新技术推广上其实也是挺激进的。当年涡轮增压发动机刚刚流行,问题也一样非常多,再后面的双离合变速箱,也一样是很多用户中招。升国六之后,最近一大堆车出现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国内市场用的是验证不充分的临时方案,最终也多是用户买单。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传统车企也从来没有“客气”过。最早推广L2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其实多数属于传统车企,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紧急状况下可以主动制动。

虽然功能不算多,早期传统车企在宣传中,特别喜欢宣传它们的AEB紧急刹车技术,但实际效果确实非常糟糕。要么是出现问题根本刹不住,要么是反应过度造成驾驶体验下降。这个问题直到如今也没有解决得非常好,但早在十年前就被车企作为卖点大力宣传了。所以说它们的任何技术都会验证充分了才推广,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更何况,如今的L2级自动驾驶,已经被定义为组合驾驶辅助,到了L3才被称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L4才是高度自动驾驶。在L3自动驾驶法规迟迟没能确立的情况下,车企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责任,其实是一个提供功能,让用户选择用还是不用的问题。

所以,传统车企确实正在输掉这场竞赛。而出现这种情况,与它们的造车体制正相关。

(2)Mobileye与英伟达之争,是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缩影?

前阵子,功夫汽车谈到了国内车企纷纷采用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的问题,不仅是比亚迪这样的大鳄入局,理想、蔚来这样的新势力,也选择了转投英伟达。而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钻研近20年,曾经占据70%市场份额的以色列Mobileye公司,则成为了最大输家,市场不断被蚕食。

英伟达作为后起者能够将前浪拍在沙滩上,除了算力即正义之外,很大程度靠的其实是更灵活的市场策略。

Mobileye和博世这样的传统厂商,更愿意做一套能适配更多车型的简单方案。比如的AEB方案,其实就是由提供的前置毫米波雷达和控制系统构成,优点是成本足够低,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缺乏个性化适配,供给A家是这一套,供给B家也是这一套。

理想汽车,则采用的是毫米波雷达加视觉观察的方案,经过了一系列的验证,它的整个AEB完成度就高了很多,甚至还拿了AEB测试的榜首。

再比如所有的传统车企都在恪守的L2,拿的也是Mobileye们直接给的“黑匣子”。厂家不用管里面是什么,反正不管是什么车,不管驾驶人操作习惯如何,它提供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那是怎么干的呢?它的FSD系统并不属于L2或者L3或者L4,而是有全部的L2功能,有大部分的L3功能,还有极少部分的L4功能。它的逻辑也很简单,淡化这个层级的意义,让用户尽量好用就行了。

而英伟达所担任的角色,则是一个核心芯片的提供者,保证整个系统的算力。让各大车企自己去标定、去测试,因此理想与小鹏的方案大不一样,则是另外的套路,但整个开起来,确实比传统车企做得更好。这个大家去试驾一下,自然就更加一目了然。

说白了,新势力们是真的在研发、在标定,在琢磨用什么样的方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传统车企所谓的多年造车经验,其实是在整合供应商的资源,A家的传感器加B家的芯片再加C家的ECU,再或者直接从Mobileye买一整套。而这些供应商,也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如果它们真的能搞定,不是早就自己造车了。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