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五菱宏光S1上市摘要> 摘要详情

五菱宏光S1上市-空间

五菱宏光S1上市_空间

摘要来自:《利润连年下滑 沈阳退休之后 五菱汽车由谁拯救?》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利润连年下滑 沈阳退休之后 五菱汽车由谁拯救?》的片段:

实际上,严格来说,和上汽通用五菱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香港上市企业,全名: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上市编号HK0305;后者是(控股50.09792%)、美国通用汽车(控股44%)和柳州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控股5.83458%)主要合资组成的中美合资企业。

但是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如100%控股着柳州微型汽车厂的广西汽车集团,同时还与合资组成了柳州工业有限公司,其简介描述为中外合资企业。

在天眼查上,上汽通用五菱的注册地址为: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河西路18号,而柳州工业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同样是:广西柳州市河西路18号。从百度地图搜索也可以看到,两者仅一街之隔。

在查询当中,我们发现一个名为:柳州有限公司,已经于2004年12月8日吊销,其注册地址也是:柳州市河西路18号,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法人代表:沈阳,经营范围包括生产、销售微型汽车及微型轿车。

根据相关法规解释:外商企业可以用其他外币单位表示,中外合资企业也可以选择约定的外币单位表示,该五菱不是外企,应该也是中外合资企业。

因此,目前两个“五菱”,都是以中外合资企业形式存在,并且热销车型的五菱宏光和人民代步车的宏光 均出自中外合资企业的上汽通用五菱,中外合资产品以民族品牌进行宣传,多少有点蹭国货热度的嫌疑。


工具人的无奈

在那个自主品牌尚未崛起的年代,正因为合资企业的优势,让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长期制霸微客市场,因为它的对手们都是技术含量和水平都不高的微型车企业。

或许是名称过长,一般在宣传和传播时,很少会使用“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宏光”这样的名词组,取而代之的就是五菱宏光,久而久之,的名声也水涨船高。

本质上,并无造车资质,除了早期的仿造,后来也没有太多技术积累,主要负责零部件供应,依托的还是上汽通用五菱来实现自身品牌力的提升,只是这种长期模糊的宣传,使得舆论会认为也是自主品牌阵营,加上上汽通用五菱常年在乘用车销量排行上替上汽通用加码,让多少有些飘飘然。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上汽通用五菱的官方宣传当中,经常是“五菱”单独出现,仿佛自己已经是一线的民族品牌,甚至开始为汽车强国崛起而奋斗起来。

事实则是,在上汽通用五菱组建之前,表现并不如人意,最初的五菱是仿造汽车 cab L100起家,通过标识logo和名称也可以看出两者的联系,只是技术并不是单纯靠努力就可以获得的,面包市场大起大落,五菱陷入困境,最终是依靠上汽来拯救。

2001年通过国有资产划转的方式受让柳州五菱股份有限公司75.9%的股权,组建了上汽五菱,1年后的2002年,通用入股公司改名为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当时持股比例为上汽50.1%:通用34%:五菱15.9% 。

通用原本目的是借低成本入局五菱从而进军印度市场,并没有预计到上汽通用五菱后来的出色表现,2003年12月,上汽通用五菱首款轿车雪佛兰乐驰正式上市,直接与奇瑞QQ竞争,一度表现也不俗,只是后来A0级市场逐步萎缩,合资品牌纷纷放弃了这个领域。

微客细分市场以前多粗制滥造,通用的加入大幅提升了五菱的综合产品力,从此上汽通用五菱在微客领域一骑绝尘,甚至一度成为上汽和通用最赚钱的板块,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年销量就突破109万辆,年利润超过了上汽大众项目。

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通用遭遇财政困境,试图增持五菱股权,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方案是转让全部的15.9%的方案,广西政府方面也已经同意,双方谈判许久,最终的结果是通用转让上汽通用1%的股权给上汽的方式,令上汽同意了通用增持五菱10%股权的要求。

通过销售股权只拿到了5100万美元以及轿车项目的资质,五菱有没有话语权,无须多言。

但从侧面来说,没有话语权的,本质上没有(也不能有)太多想法,这或许是沈阳能够连任20年的关键所在。


未来之路如何走?

的身份一直是个谜,一方面令其名声在外的主打产品五菱宏光是中美合资企业的产物,另一方面,五菱又大肆宣传“人民的五菱”概念,让很多人误以为五菱宏光,五菱宏光 EV这些车型,是自主品牌的产品。

五菱模棱两可的身份不被戳穿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入门级定位,并不会与其他合资竞品展开直接面对面的竞争,至于微客对手也不会在意这个宣传。

从2010年以宝骏汽车进军乘用车市场来说,上汽通用五菱的表现并不出彩,这个项目是五菱想证明自己的试水,一方面无论还是五菱,在乘用车市场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超微客市场,另一方面,上汽通用自身也遭遇瓶颈,销量和品牌力双下滑,不得不降价促销,进一步压缩五菱的生产空间。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