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途汽车上市之前,离前途工厂不足一百公里,处在奄奄一息的的常熟观致汽车,不久前再次更换股东。曾经风风光光上市观致汽车,其首任董事长郭谦也是陆群的清华大学汽车系同门师兄。郭谦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极大,不仅清华大学汽车系硕士毕业,更是在一汽、北汽现代、中国大众、奇瑞观致担任高管,是行业中具有教父级的技术专家经理人。
作为郭谦的师弟,陆群也在北汽工作过。不过,他很早自己创业当老板了,成立了自己的汽车设计公司,为国内多家汽车企业提供服务,也赚了不少钱,就是前途汽车的原始积累。
郭谦与陆群一样,作为中国顶尖汽车专业的高材生,他们对技术的追求和自信是外人难以企及的。所以,他们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自己的汽车都是直接对标国际水平,就是要卖高价。当年,观致汽车在欧洲碰撞获得五星级水平,这是国产企业中第一也是唯一的一个车企产品,所以观致车的价格一直很高。陆群的K50直接对标保时捷和法拉利。所以,他说,他的车其实不贵。
两个技术控如此的情怀,换来的是市场的冷遇。观致车最糟糕的时候一年销售不足万辆,而前途K50上市后不足500辆,是产能的百分之一。
郭谦是因为打工仔,在业绩回天无力的情况下,只得退出江湖,从此销声匿迹。陆群因为是老板,如今还得自己扛着走下去。
平心而论,无论是观致还是前途K50,从技术和用料上,对手找不到任何可以攻击的地方。那么他们产品销售不力的原因到底自己哪里呢?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下,世界汽车也一桩非常有名的埃德塞尔案例。福特汽车公司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1957年,为了提升自己车型档次,与对手通用汽车的中档车进行竞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并以老福特过世的儿子,公司的前总裁埃德塞尔(Edsel)的名字命名车型。设计师团队经过大量调研,确定要设计出一款,识别度极高,动力强劲,满足中产阶级需求的车型。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在上市之前包括在《时代周刊》刊登的连续广告等广告费就花了5000万美金,当时在底特律举行的新车上市仪式和赛道的上光耀表演,与前途K50上市应该有的一拼。
当时预计可以年销售20万辆,可惜第一批销售只卖了34481辆。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客户投诉剧增。一年后的1958年,改款车再次上市,销售依旧不行,有的像观致汽车一样。到了1959年,第三次改款,折腾了一年,决定彻底停产。三年总共销售109466辆,离年销售20万辆,相去甚远。福特公司以净亏损超过二亿美金。要知道这是五十年代末的两个亿美金呀。为此,影响了福特公司当年的净利润和股价。好在,福特公司实力足,没有因为一款车型而造成公司整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