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奔奔E-Star停车摘要> 摘要详情

奔奔E-Star停车-空间-动力

奔奔E-Star停车_空间_动力

摘要来自:《2023年国产芯片加速上车,车企能否挥别缺芯时代?》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2023年国产芯片加速上车,车企能否挥别缺芯时代?》的片段:

长安奔奔E-Star此前因为芯片短缺,大量新车生产完毕后被放在停车场,等芯片到了才能安装、运输交付。”一位长安汽车相关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外,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等合资公司也曾公开表示新车交付因芯片短缺受到影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表示,近三年来,芯片短缺问题导致全球汽车产量减产约1500万辆,中国超过了200万辆。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发布的数据显示,芯片短缺已造成2022年全球汽车减产超440万辆。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我国一直存在“缺芯”情况,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尽管我们从公共渠道看到一些消费级订单在下降的报道,但我们并没有感到汽车行业芯片的产能、供应有所缓解。”


“从疫情开始,因为居家时间较多,消费电子产品较为火热,也让整个市场大量产能转移到消费领域。而智能汽车的发展又使得对汽车芯片的需求不断提升。由于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些车企在采购时还会超预期下订单,这一系列因素导致车规级芯片供应不足。”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称。


车企多措并举保障汽车芯片供应


为了获得芯片保障新车交付,近年来,车企采取了多项举措打好“保供战”。


长安汽车物流中心总经理兰祥文在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沟通会上透露,为保障供应,长安汽车就组建了100多个芯片保供小组;并对紧缺芯片进行了战略储备,约330万颗芯片在库,价值数亿元。此外,为了获取优先资源分配的权利,长安汽车还向45家供应商提前支付26.5亿元预付款。


一位不愿具名的自主品牌高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除了多掏钱、提前储备,车企的高层也纷纷前往各大芯片厂,与芯片厂高层交流沟通,建立联系。


在此趋势下,传统的链路式的供应商模式正在转变,主机厂尝试与芯片厂、电池厂等核心供应商建立直接联系,未来也可能产生更多层级的供应商。


除了外出寻求更多供应,国产芯片替代也正在成为车企们的“焦点”。长安汽车表示,2022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共应用了1900万颗国产芯片,占全行业应用总量的35%,占自主品牌第一。


陈黎明认为,在“新四化”的驱动下,汽车行业正在发生变革,虽然智能汽车正处于激烈的竞争期,但开放合作的生态模式才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展望2023年,在中国汽研政研咨询中心、智能网联政策研究专家张慧看来,随着疫情趋稳,全球有序复工复产,汽车芯片产量逐步提高,预计2023年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将得到一定缓解。此外,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全球汽车产量下滑,在新的供需关系下,汽车芯片供应将趋于稳定,价格也有望保持稳定,甚至可能有下探空间。


芯片企业纳芯微董事长王升杨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达5384亿件,比2021年下降15%;按价值计算,进口额为4156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下降5%左右。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的产业正在为进口芯片支付更高的单价;但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各行业的缺芯状况逐渐缓解,芯片价格也逐渐回归到正常状态。


不过,对于今年汽车芯片供应的预测和价格,章弘的态度则较为审慎。


他认为,2023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地缘政治原因,芯片短缺的因素不仅将进一步存在,而且会为整车制造带来延迟交付的麻烦。一辆燃油整车至少需要100-150个芯片。动力电池汽车则需要的更多,尤其是智能网联化电动汽车,对芯片的需求,甚至是燃油车的2-5倍。芯片价格很有可能会持续升高。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