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大众ID.3eco摘要> 摘要详情

大众ID.3eco

大众ID.3eco

摘要来自:《上汽大众走向何方:贾健旭上任8个月的答卷》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上汽大众走向何方:贾健旭上任8个月的答卷》的片段:

PHEV平均在油车版本的成本上要增加2万块钱,而这个2万块钱其实是有文章可作的地方。目前,上汽大众有两个想法,一是快速转型,把新PHEV推向市场;另一个是长远角度,考虑在一个BEV的架构上做混动车,并已经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贾健旭要求,这些车型要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且要有成本竞争优势。

TSI+DSG是上汽大众的强项,公司将研发最新的发动机满足PHEV。跟电车一样,上汽大众准备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发挥传统主机厂在动力总成上面的核心优势,做到最简单。

此外,上汽大众将选择一个最精密的电子架构来满足所有平台特性的需求。以此满足智能座舱,把车变聪明,自动驾驶解放了双手和人的注意力之后,让用户可以更enjoy舱内,怎么样把舱内做得更好十分重要。

三、对员工建立激励机制、设立4个VLE

“我不吝啬表扬,我基本上不批评,我不表扬的人就有很大问题,要换一种思路和方式,让正确的人得到更好的机遇,然后整个团队得到信任,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贾健旭担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后,选择了和其他人走马上任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没有选择携带自己的班底、骨干,而是主动融入到上汽大众的原有班底之中。

“那个时候来上汽大众有人曾问我,你从延锋带几个人过去,我说不要,我就一人一马一车。我一个司机,一个人载我就去上汽大众,我觉得我们应该融入到所有的团队当中,把上汽大众所有的士气和我们的信心要找回来,这很重要。”

贾健旭讲过一个上任的小故事。他说,到任一个月后,在员工满意度调查大会上,大家都在期待他这个“新家伙”能够有怎样表现时,他坦率直白地讲了四字原则,“信任、给予”。

在组织机构优化上,贾健旭将原本只有1个总经理的构架调整为4个VLE(Vehicle line Executive 车型条线负责人),分管大众MEB、大众中/大型车、大众小型/紧凑型车、奥迪。原来上汽大众是条柱模式,各自为政缺少协调,而现在他把所有柱子推倒打通,让背负着企业转型重要使命的VLE可以有更大地作为。

主机厂的最大投入在产品、在平台,是长期的巨大的投入,而VLE就是这条线的总经理,职责非常重大。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开玩笑说,“作为副总很累,不仅和这个总经理(贾健旭)要谈,还要和四个总经理(VLE)要谈。当然这个谈是必要的,因为最大的投资花了最多的钱,要确保它的成功”。

此外,贾健旭还准备建立大规模软件团队,提升智能化能力。贾健旭非常看重国内的软件研发能力,他的目标是“不求人”,要自己把相关能力建立起来。

在贾健旭的主导下,员工思想变通了,组织机构、流程体系也都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VLE们根据公司目标,提出自己所在车型组的行动计划,这样就可以打破传统条线区分。由此,整个机构就走上了转型和加快发展的道路。

四、利用合资公司优势,搞“拿来 say no 主义”

就如同贾健旭自己主张的“不抱怨”、“打好手中的牌”。在合资公司这一框架下,劣势也可以是优势,这中间的沟通和管理艺术值得被很多人学习和研究。

①解决效率问题

合资企业有两方大股东,双方需要大量的沟通和交流,对开发效率、产品更新效率都是挑战。面对效率问题,贾健旭的答案是分清利害关系。他首先找到和德方一致的利益点,在充分的沟通和明确收益方向之后,利用中国人“能干事”的精神来作为影响因子。

贾健旭团队跟外方伙伴开会时,会把所有的要求摊在桌上,“目标一定要明确,速度一定要快”。此外,贾健旭还更改了内部开发流程,以更快的速度来适应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变化,他说,“这是必走的一条路”。

在日常沟通中,他经常用比较风趣幽默的方式化解来自两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包括类似开会之类的事情,双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贾健旭的思路是,对于工作事项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计划在前面,等到外方合作伙伴同意的时候,相关动作就已经开始了。

例如经销商大会,原本第1季度的召开时间被提前到了12月份,明年要做的事情在1月1号之前全部布置掉,明年一天都不浪费。贾健旭将这个形容为上汽大众的志气,而德国大众对此也完全同意。

关于合资企业的机制,在贾健旭看来,它也是一件好事。后合资时代是一个debate system(辩论体系),中外方是竞合的关系。独资一般来说都是一方说了算,效率很高,但很容易犯错。跟合作方的每一次辩论,都在磨砺观点和概念,这样能更少犯错,当有一个debate system存在的时候,可以避免犯错,至少可以避免犯大错误。

②解决资源问题

以往“国外研发,国内销售”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国内市场,贾健旭的解决方案是“坚决不等靠要”。

“其实一切都在变。关键一点,一定要有一个opinion(意见/态度/观点),对任何一个事情都要有opinion,我们才会成功才能得到尊重,我们才能走得更好。”

他用父母喂孩子吃饭来举例。他说,一定要教会孩子自己吃饭,合资公司也是,必须主动说要什么,如果达不到,就要到市场上去找,不断的满足产品线需要。

在具体举措方面,他将合资企业的“拿来主义”,变成“拿来say no主义”。合资公司对“父母”say no有很多原因,但成本跟售价是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针对油车。

贾健旭透漏,在车型做型谱的时候,公司内部叫绿云和白云,绿云车是已经选的车型,下面有两个数字,一个叫成本,一个叫售价。如果不结合这两个数字,这朵云就是乌云,要打雷、闪电和下雨的。由此,给到合资公司的车型是要达到其目标成本和目标售价要求的,否则这个车是卖不掉的。

贾健旭的“拿来say no主义”比较适合当前合资公司的状态。一方面,作为主机厂,油车是不是还要持续投入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每个公司的资源有限,中国国内市场又显然是新能源市场在崛起。而对于油车,既然油车是上汽大众的保有市场,不能失去,那么通过怎么样的战略来延长保有战线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股东方恰好是有产品可以进行导入的。

“在全面电动化转型时,当一边股东方没有产品的时候,另一边是不是可以给一点?养孩子,爹要给,娘也要给,把大众的USP加上去,是不是就是大众车?”

大众不能离开A级车市场,市场份额对于大众来说至关重要,大众的A级车电动化转型必须完成。但是A级车电动化转型,大众有没有一个适销对路的,符合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既智能又有成本优势的平台?这是一个问题。

在贾健旭的思路中,拿来主义是合资企业的最大优势,目前的拿来主义也正在突破传统。以前的合资公司都是外方提供产品和技术,中方提供市场和各类关系,而现在,产品和技术股东双方都要拿,把股东双方好的东西往合资企业里搬。

贾健旭说,合资企业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in China for China and listen to China,如果你not listen to China,not lead by China,还在lead by Euro,如何实现in China for China?合资公司的资本双方都要有责任导入技术平台,让合资企业得以发展。股东双方原来有的产品合资公司可以加以利用,原来没有的产品合资公司可以自己做。

“为什么要in China for China,很多中国的ecosystem和中国的芯片解决方案跟全世界都会不一样,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这些能力建立起来,最快的响应速度就是不求人。求人你就要等,求人就要看别人眼色,求人你就不能讲他做的好与坏。既然不求人,我们就要自己鞭策自己,自己跟自己提要求。”

贾健旭认为,后合资时代,合资企业要建立全面的研发能力,把能力培养起来。中国已经有这个土壤了,人力资源丰富,中国品牌已经占到半壁江山了,这都是靠人做出来的。上汽大众只要有这些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活就干成了。

后合资时代,融合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包括文化融合、产品融合以及品牌融合。大众和奥迪这两个品牌在中国是深入人心的。这是合资企业的优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借力而成功,而不是说完全靠自己,合资企业就是最好的借力方法。

在贾健旭看来,中外合作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外资的学习能力和资本手段在,是有可能以很快的速度至少成为中国厂商的fast follow者的,大家需要humble(谦逊)。中外双方朝着一个方向使力是合资企业的优势。现在唱衰合资企业为时过早,当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后,德方也表示要加速,要快点行动起来。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