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摇臂通常也称为:后平叉、平叉、后叉等,是摩托车悬架的组成部分,用来连接后轮与摩托车车身、车架、避震等零件,起到了承载车身压力、固定后轮以及保持车身稳定性的作用,早期的摩托车是不存在所谓的悬架系统的,而随着速度的提升,如何避免颠簸对骑手造成影响便成为了重点的问题。
(1928年Moto Guzzi 497cc Gran Turismo)
而现代摩托车后摇臂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1928年,由Moto Guzzi创始人 Carlo 和 Giuseppe推出的497cc Gran Turismo上。
(KTM 1290 Super Adventure R后摇臂)
得益于稳定、简单、可靠的结构,目前大部分摩托车都会采用摇臂式悬架,而后摇臂从造型上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单摇臂与双摇臂。
双摇臂
双摇臂是目前最常见的摇臂类型,拥有四边,其中短边通过轴承连接至摩托车车架上,以便可以转动。而另一个短边是后轮围绕其转动的后轴。
双摇臂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较少的材料便能达成较好的抗扭强度,所以能更好让摩托车达成轻量化的目标。
单摇臂
单摇臂则是另一种造型的摇臂悬架,后摇臂仅出现在单侧。这种摇臂设计的初衷是可以让摩托车后轮拆卸更容易,便于骑手维护自己的摩托车,所以常用在ADV、旅行以及耐力赛车型上。
一些使用轴传动的车型也更偏爱采用单摇臂,根据BMW宝马摩托车给出的解释:与带有两个摆臂的传统悬架相比,单侧摆臂可以减轻重量,同时具有更高的扭转刚度,并且后轮的安装和拆卸非常简单。
但事实上单摇臂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性能上的变化,由于单摇臂结构的不平衡,所以需要使用更多的材料承受扭转力矩,甚至在Moto GP这种顶级摩托车赛事上也很少见到单摇臂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