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宣传文案之中,分辨高级别驾驶辅助功能的好坏,是否可以很好的模拟人类驾驶员,是最模糊也是最直接的评判依据。
让一台车学会“自己驾驶”,就需要它实现三个最基础的功能:外界感知、决策规划、行车控制。这与我们学车时流程上基本相同,首先需要看到车外的画面,不管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摄像头,汇总的所有信息,都需要反馈给“大脑”。
当决策系统知道车身周围有什么障碍物之后,根据算法才能控制车辆的移动。不过,在这之前,系统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这就好比上车之前,大多数人开车之前需要设定好导航功能。
所谓的高精地图,实际上就是相当于让车通过精准的大数据,提前获悉了全部的道路情况,如同老司机、活地图一般,才能让车更好的“自动驾驶”。因此,在之前的驾驶辅助功能之中,高精地图是很多高阶驾驶辅助开启的先决条件。
除了拥有导航功能之外,高精地图与地图尽管仅有两字之差,但实际却有着天壤之别。普通的导航地图,只能做到基础的导航、规划路线、反馈道路情况,而高精地图首先就是在精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般电子地图精度在米级别,即便是商用GPS精度也5米左右的范围。高精度地图的精度却仅在厘米级别,一般绝对精度低于1米,相对精度10~20厘米。
更重要的是,高精地图会将大量的行车辅助信息存储为结构化数据,在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道路数据。例如,车道线的位置、类型、宽度、坡度和曲率等车道信息。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信息、车道限高、下水道口、障碍物及其他道路细节,还包括高架物体、防护栏、数目、道路边缘类型、路边地标等基础设施信息。
这些都是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必须要知道的先决条件。相当于一个老司机,背下了所有的道路信息,知道哪里有井盖、哪里坡度、哪里有危险,而且高精地图每个季度都会更新一次,以保证所有信息的“鲜度”。
因此,在当下,大多数企业的驾驶辅助功能都依赖高精地图。
为什么“弃用”高精地图
如今,高速NOA已经成为了标配,城市NOA即将成为下一个标配。不过,受制于高精地图,大多数车企的NOA功能,暂时还不能下高速。
截至目前,大多数主打智能的车型,在城市路况下,仅能开始驾驶辅助功能,只有在高精地图覆盖的高速与环路,才能正常使用领航功能。因此,高精地图在厂家开始逐渐推广城市NOA功能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了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