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一汽丰田bZ3> 一汽丰田bZ3销量> 摘要详情

一汽丰田bZ32万辆的年销量和20万辆的年销量不是一回事

一汽丰田bZ32万辆的年销量和20万辆的年销量不是一回事

摘要来自:《【汽车人】丰田2024品牌规划,佐藤治下的“大改革”图谱》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汽车人】丰田2024品牌规划,佐藤治下的“大改革”图谱》的片段:

当时刚上任一周的佐藤恒治,针对2030战略(30款EV、350万辆EV销量)提出了中期目标,即2026年前投放10款EV,全球EV销量150万辆。丰田的新能源战略,已经变得比较清晰。



佐藤恒治显然不满足于此,他需要做连续性规划,将具体的运营方针,直接对接“2026中期目标”。这不仅意味着要做目标的分解,还要做具体的实施计划,后者是更详尽的“路线图”。而且每一个具体步骤,都有相应的子目标和具体方案,还要与丰田的现实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相匹配。


显然,前者容易而后者繁难。


2022年丰田EV销量2.5万辆,这对于全球头号车企来说,成绩并不理想。不过基数小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获得高增速。今年上半年,丰田(包含雷克萨斯)EV销量4.6万辆,同比增长达到517%。丰田今年的计划是整体产量1100万辆,其中EV 15万辆。现在看,必须持续加速才有可能。



2023年只是新战略处于调适期,不能寄望过高。重要的是2024和2025年。丰田宣布2024年EV销量19万辆,而2025年EV销量要达到2024年的3倍以上,为60万辆。


19万辆相对于15万辆增速不会很夸张。但是19万辆已经不能算小基数了,增速要提升如此之多,意味着丰田这家全球企业,必须将重要产能、供应链、生产组织和架构,都要转向EV。单纯的数字目标意义不大,关键在于如何实现。


电池供应链改革


具体做法上,佐藤恒治雷厉风行的风格更明显一些。


今年5月10日,丰田宣布成立了一个名为“BEV工厂”的独立部门。该部门将开发、生产、经营等流程集中在一处,提升决策和执行速度。



丰田电动的主要目标市场是美国和东南亚,中国则充当了另一个重要而特别的角色。


《汽车人》猜想,2026中期规划(150万辆EV)的“大部头”指望美国市场(丰田官方并未对每个市场分配销量目标)。理由是丰田对美国投入了相当多的电动生产资源。


丰田正在改造肯塔基州乔治城工厂,使之能生产中大型EV(SUV)。而在北卡罗莱纳州,丰田投资21亿美元建立电池工厂,而非指望松下或者远景。这是一个很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信号,即丰田打算自己建立垂直供应链,比传统能源产品对于供应商的掌控更进一步。



丰田旗下子公司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将在本土增加电池产量,具体做法是在爱知县增加两条电池生产线。为了确保电池供应,丰田在中国采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并与LG新能源正在谈判采购合同(可能在美国采购)。


很明显,在佐藤恒治的电动事业规划里面,中国除了扮演市场、技术和生产合作伙伴的角色,还提供重要的零部件本土支持,这在以前是比较少见的。


研发体系和生产技术改革


在研发上,丰田对中国事业也进行了整合。具体而言,自8月1日开始,丰田在中国最大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丰田将中国三家合资公司(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比亚迪丰田)的研发力量集中在一起,在这个更名后的新公司旗下,进一步强化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本土研发,以打破组织壁垒,整合资源,提升研发效率。



同时,日本本土的产能则同时主要针对中美市场(美国的权重可能更大一些)。佐藤恒治一上台就拍板,在爱知县的两家工厂、九州岛福冈县的一家工厂里面,同时采用一体化铸造技术,模具更换时间从24小时缩短到20分钟,而3分钟就可以压出1/3的车体。


“以特斯拉为师”,丰田正在与特斯拉采用相似的整车生产工艺(限于EV新生产线)。同时,装配线自行运输(产品动,线不动),也是佐藤恒治主抓的丰田生产技术改进。这位技术领导出身的CEO,对生产技术和研发流程都很熟悉,这让他直接指挥到车间生产组织这一级别,而非像以前那样,社长只是指挥到工厂管理层。



丰田的全球运营模式,注定了它的组织架构比较复杂。其技术体系、供应商管理和生产销售模式,无法统一调成一个模式,只能因地制宜地改革,显然这一要求将转型工作的复杂度大大提升。


事实上,这是丰田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最大力度的全方位变革。


雷克萨斯负责EV转型开路


在佐藤恒治规划的EV品牌规划当中,雷克萨斯是先锋。接任佐藤恒治出任雷克萨斯CEO的渡边隆,在该品牌电动化进程中,不但要替丰田整体分担销量压力,更重要的是走通EV供应链、生产和研发的全流程。


做过这个行当的人都知道,2万辆的年销量和20万辆的年销量不是一回事。具体到研产和供应链管理上,也是两码事。从路线到资源牵引,都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而必须对原有不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要素全部整合掉,必要时要另起炉灶。



虽然佐藤恒治刚上来的时候表现非常谦逊,但让雷克萨斯开路的时候,就能看出这位CEO的勇猛果断。不止是压KPI的问题,而是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这中间,肯定要面临很多障碍。因为雷克萨斯本身是全球经营出色的豪华品牌,并非新败之后寻找出路。


有什么理由要大动干戈呢?为了丰田整体转型,雷克萨斯可能就要趟这个雷。


渡边隆还是很得力的。他在周五表示,雷克萨斯要对生产方法进行重大改革,完全重新设计软件平台,硬件上采用模块化架构。这和中国创业企业做的事,方法论上比较一致。只能说,大家分头摸索,具体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彻底实施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路径,很可能是单一的。



渡边隆强调,雷克萨斯将通过“模块化硬件”来降低成本,与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全球电动汽车领军企业竞争。他倒是明确提出向特斯拉的生产和简化经验学习。这恐怕不止是指一体压铸,也包括软件设计和硬件模块化。


如果这些做法都能得以实现,雷克萨斯计划将电动汽车的年销量提高到100万辆,目标定在2030年。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