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奥迪A7> 奥迪A7销量> 摘要详情

奥迪A7奥迪在华销量64.3万辆

奥迪A7奥迪在华销量64.3万辆

摘要来自:《奥迪收购中国新能源,谁是最佳猎物?》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奥迪收购中国新能源,谁是最佳猎物?》的片段:

为什么关于奥迪的这一信息会在这个时间点上引来这么多的关注与讨论?答案很简单,BBA之中,奥迪的转型速度太慢了,销量也已经开始掉队。

先看去年整体的数据,2022年全年,奥迪在华销量64.3万辆,同比下滑8.4%,要知道这个销量可比奔驰、宝马低了十万辆左右,同期奔驰、宝马的销量为75.2万辆与79.2万辆;最让奥迪懊恼的应该是这种下滑呈现了持续性的态势,进入到今年一季度,奔驰与宝马的销量超过19万辆,而奥迪仅仅实现了13.6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15.6%

中国市场之前可是奥迪的福地,其重要性对于这个品牌来说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奥迪对于中国市场是有依赖性的,但是面对市场的转变,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型速度把奥迪甩在了一众品牌的身后。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销量已经超过370万辆,同比增长超40%,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已经突破28%,这其中奥迪卖出了多少新能源车?反正前5个月只有7748辆,甚至不及某些新势力车企一个月的销量。

要知道奥迪的另外两个对手可是在新能源销量上高出一截,尤其是宝马闷声发财,前五个月销量已经领先中国高端新势力品牌超过36000辆,并形成了i3+iX3的销量主力产品矩阵。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Blume)在今年的资本市场日上发表了讲话,其中明确提到了奥迪在市场竞争中落户,并且将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软件,二是电动化进展。

问题在哪?

软件很好理解,这个锅主要是在奥迪的母公司大众那边,所以在此不过多展开,其实从现阶段来看,奥迪在新能源市场失意的主要原因还是电动化进展太慢,导致现在拿不出什么能打的产品。

电动化时代最关键的核心其实和内燃机时代并无二致,同样是依托平台去打造产品,那么在开头也提到了奥迪想购买中国品牌的纯电平台,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想从大众集团当中“独立出来”?

其实现在奥迪手里有4个纯电平台,但是其中两个略显平庸,一个大众消费者高攀不起,最后一个还没实际落地。与之对应的就是MEB平台、MLBevo平台、J1平台与PPE平台。

基于MEB与MLBevo平台的产品本来应该是奥迪去拓宽市场的主力,但是鉴于自主品牌用更低的价格给出了更出众的纯电产品,导致奥迪没有办法在市场当中做出有竞争力的爆款,面对新能源这种全新的市场来说,没有爆款就意味着注定要消失在茫茫“车”海之中。

至于J1平台则是奥迪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目前应用的车型是奥迪的RSe-tronGT与保时捷的Taycan,这个平台的存在意义更像是去打造炫技的玩具,对于树立品牌形象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销量则无能为力。

那么现在给奥迪留出的空间其实就是加在二者中间的中高端领域,PPE平台便是针对于此,应该是从去年开始,奥迪在车展当中的新能源概念展车便是基于PPE平台打造的产品,但是预热时间确实有点太长了,现在还没有实际的车型落地。

要知道新能源市场这几年的发展主打的就是快速,谁能先出手谁就占据蓝海市场的主动权,像某自主品牌甚至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此前半年才能完成的产品与经销链路布局,如今蓝海都已经转为红海,奥迪的推进速度还是如此之慢,销量不下滑才是怪事。

如今这个时间节点来看,奥迪相对新能源市场的主流品牌,已经在相关技术上面有些落后,这个时候自己再搞研发肯定是要花时间、花钱,至于钱还好说,但是这个发展的时间段是否给奥迪留出了空间?错过可能就不再。

这或许就是奥迪想要从中国品牌手中购买电动平台的原因,毕竟谁落后谁着急。奥迪急需在市场当中推出走量的产品,甚至是放低自己的姿态,也要在目前严苛的竞争环境下快速补上自己的短板。

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奥迪会将目标喵向谁?谁会成为它的猎物?

猎物推荐指数

现在网络与社交平台上面已经流传出了很多所谓的内部消息与传言,但是当事双方都秉承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此进行了“辟谣”,不承认也不否认,那不妨在此梳理一些奥迪的这些绯闻合作伙伴,再算一算到底谁和奥迪的八字比较合。

现在手里有纯电平台,并且流传出信息的品牌主要是这么几个,比亚迪、吉利、上汽。

比亚迪是现在国内市场新能源的头部品牌,其现在主推的e平台3.0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供应链基本上都是自己掌控,这一点和特斯拉非常相似,并且整个集成度很高,能够给车辆的其他方面留出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些优势其实已经被别的品牌发现,如果说奥迪把目光聚焦在比亚迪的身上那还真是来的有点晚,因为丰田早就下手了,奔驰也选择了其在电池上的技术解决方案。所以说现在奥迪再来,你怎么和别的品牌形成差异化?本来就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在核心部件上搞雷同,那可能这个合作就白搞了。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技术合作而是直接购买平台,奥迪和比亚迪这两个品牌之间很难形成一种“共振”,虽然比亚迪现在势头很猛,但是和这种传统豪华品牌放在一起,感觉还是怪怪的。

所以像现在很多人在说奥迪会收购比亚迪的e平台3.0,这件事情现不现实?可能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并不会这么简单粗暴,如果说购买一些技术,或者是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吉利的浩瀚架构在目前其实已经实现了技术输出,而且这一点也是在浩瀚架构出现之时就考虑到的事情,沃尔沃、smart、波兰汽车制造商ElectroMobilityPoland等多个品牌的产品都和浩瀚架构有关联。

这其实是一个很成熟的平台,拿来就能用,但是已经有豪华品牌在使用的平台,奥迪还会选择吗?如果选了,是不是把自己就直接划分到二线豪华品牌的电动产品了?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不管怎么说,人家还和吉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奥迪和吉利之间携手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接下来这个就比较有希望了,现在很多消息都称奥迪的最终目标是上汽集团,对于这个预测,或许是在大家的眼里会认为可信度更高一些,毕竟上汽与奥迪是一个合作关系,目前合资公司也有几款产品在对外销售。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现在手里有智己这个高端新能源品牌,现有L7和LS7两款在售产品,并且将在一个多月后的成都车展当中上市新车LS6,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轿车、SUV两个领域都有涉及,并且其售价区间也符合高端品牌的定义,如果说奥迪对其收购或是进行技术合作,二者之间的品牌定位起码是“一个阶级”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目前上汽奥迪在国内豪华合资品牌当中的一个标签,可以说是带有实验意义的本土化合资品牌。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看一下现在南北奥迪在产品层面上的体现。

一汽奥迪绝对是奥迪在中国市场的主体,其目前在售车型与全球范围保持一致,并且可以说是全矩阵的运营;而上汽奥迪卖的是什么?一个加了屁股的A7、一个上汽自己开发的Q6,虽然销量不怎么样,但是可以看做是对于中国市场本土化的一个尝试和理解。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