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重力座椅可以让身体呈现出一种近乎躺卧的姿态,从而达到减轻压力,减少肌肉疲劳,同时促进血液流动的效果,不过关于零重力座椅的负面消息也不少。
就在前不久,一张副驾睡着婴儿跑高速的照片迅速蹿红网络。毫无安全措施的婴儿很有可能会因为急刹飞起,如此危险的举动让网友唏嘘不已。
确实,零重力座椅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视,当然,以上只是极端案例,更为常见的是,在使用零重力座椅的过程中,人处于躺姿,不过安全带的调整范围有限,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安全带对身体的约束力就没有正常坐姿来得高,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国内也没有针对零重力座椅碰撞安全方面的相关法规。不过,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延锋最近就为零重力座椅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说Safe Unit技术的发布在解决零重力座椅安全问题的同时也促使了相关立法的推进。
延锋Safe Unit座椅集成安全技术
方案汇集了Pre-Crash座椅快速回复、座椅随动机构(FUS)、座椅集成安全带(ABTS)、坐垫气囊(BAB),头套式安全气囊(HAB)等技术,旨在发生正面、侧面、小偏置碰撞及翻滚事故时,对从标准坐姿到大角度躺倒各个正向姿态下的乘员提供全方位保护。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时,Pre-Crash座椅快速回复功能将座椅在碰撞前短时间内,从大角度姿态调整至满足乘员保护的姿态。这个调整的时间非常迅速,在48V高压平台下调整速度为30度/秒,常规12V平台调整速度也可以达到12度/秒,仅需1.8秒即可将座椅调整到合理的位置以应对碰撞。
采用Safe Unit技术的零重力座椅还配备了坐垫气囊(BAB)和头套式安全气囊(HAB)。其中,坐垫气囊(BAB)预埋在座椅坐垫前端,能在碰撞早期打开,有效减少乘员惯性前冲,以抵消腰椎力、缓解上躯干的碰撞能量,降低乘员腰椎压力而导致的伤害。头套式安全气囊(HAB)是一种完全集成在座椅上的全包裹安全气囊,能在多种不同碰撞场景下更好地保护乘员的头、颈、胸等关键部位。
如果ADAS系统未能准确预测出碰撞,或车辆不具备预碰撞功能时,碰撞发生后,在大角度坐姿或躺姿下,座椅随动机构(FUS)能让座椅按照既定路线回到合适靠背角度,通过优化坐姿提高对乘员的约束保护。
开发和适配是最大难点
Safe Unit技术的背后是控制逻辑和软件能力的支撑,而且被动安全部件对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必须能够确保长期有效,因此在开发中就必须选用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而在后续产品测试环节中也必须符合高功能安全的测试标准。说白了就是采用Safe Unit的零重力座椅必须足够聪明,知道哪些ADAS传输过来的信号是需要对座椅进行约束和控制,哪些信号则不必理会,而这些复杂的控制程序则需要付出很大的研发成本。
目前延锋在Safe Unit技术上拥有60多项发明专利,通过了700多次有限元分析,完成了700多次的物理实验,最终开发完成Safe Unit技术。
而多种技术、多个部件的集成往往不是单一部件供应商能够完成的。延锋国际首席执行官陆凯说:“为了应对横跨多领域的新技术要求,从2020年开始,延锋开始组织变革,并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统筹原座椅、外饰、被动安全、汽车电子等分散的业务。现在的延锋聚焦智能座舱,Safe Unit便是组织变革后体现在产品层面的重大突破”。
预计2024年下半年装车
延锋早在2017年就开始考虑在零重力座椅上提供安全技术支持,延锋成立了一个事业部专注于被动安全、乘员保护。那时候延锋看到了两个趋势,一个是在躺姿情况下,大角度调校器对乘员的保护是不足的,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也对乘员保护提出了新挑战。
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及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坦言:“Safe Unit技术在开发期间面临了诸多挑战,一是Safe Unit涉及到了多项硬件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集成,二是目前尚未有完善的法规指导,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论证和产品仿真。这也是为什么Safe Unit技术与零重力座椅一同确定开发,但技术发布却晚了一年有余的主要原因。”
Safe Unit技术的实现投入的零部件成本并不是很高,只需加装爆破触发装置、气囊等,但整个系统的配合协作和验证,包括里面软件的投入还是相当大的。接下来延锋要做的就是和整车匹配。Safe Unit简单说是一个独立的座椅单元,但这套装置还需要跟整车的空间进行匹配,这是下一步延锋的重点工作。据悉,首款搭载Safe Unit技术零重力座椅的量产车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问世。
在零重力环境中,人体体内的各骨骼和关节就像卸了力的弹簧一样处于最为放松的状态,一旦发生碰撞,如果零重力座椅本身没有针对性的被动安全措施,光靠车身本身的刚性以及主动安全的相关配置很难降低驾乘人员的伤亡风险。就目前的零重力座椅而言,现在只是解决了舒适度的问题,未来肯定会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解锁更多功能。我们也期待更多的诸如延锋的供应商能够加入到针对零重力座椅安全方面的研究课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