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智界S7> 智界S7销量> 摘要详情

智界S7的最终定价比预售价低了1万元未来销量上来成本会逐渐降低”

智界S7的最终定价比预售价低了1万元未来销量上来成本会逐渐降低”

摘要来自:《智界S7,会是“华为嫡子”吗?》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智界S7,会是“华为嫡子”吗?》的片段:

当然,智界S7的最终定价比预售价低了1万元,还有不错的首购权益,目前订单量已经超过2万辆。不过这最终有多少转化为大定,离华为智选车原来的目标相差多少,智界S7的风头会不会被“鸿王”问界M9抢去,真的很难下判断。但结合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所说“目前智界S7是亏本卖,未来销量上来成本会逐渐降低”,不禁疑惑,华为的智选车目标可真高,溢价起来远比那些“掀桌子”求销量的新势力,潇洒很多。

从“起死回生”的问界M7,到鸿蒙智行第一辆轿车智界S7,再到拉满关注度的问界M9,这一年,华为车BU越加展露出自己是一家主流汽车品牌的面貌。之前,市场还会讨论智界、华为与江淮、北汽的“X界”出来之后,会不会替代问界成为“华为娇子”,毕竟后来者才是华为完全主导开发的全新车型。但随着华为历时半年的“节流开源”:减少对高清地图等非核心业务的投入、减低内部竞争项目,同时稳固华为生态,到最后车BU独立,这种讨论可以偃旗息鼓了。就像在宝马的光谱里面,大家只会讨论3系、X1是宝马走量担当,7系是有旗舰、1系、M系是品牌的腔调,没有谁会研究哪台车是宝马娇子。

相反,对于和华为绑定的车企,华为车BU独立也好、入股也罢,最大利益是拓宽了新产品新渠道,给转型争取更多销量空间。但真要解决“灵魂”的也得靠自己,就等于奇瑞会跟华为车BU合作智界S7,但主力资源集中在与智界S7同根同源,但全栈自研的星纪元ES上。

弯腰合作,仍是最大赢家

在智界S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透露已经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组建华为目标公司的股权邀请,并高调表示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结合一汽解放早前“将与华为联手共建商用车行业大模型信息”的公开表态,“鸿蒙智行”解决方案,触达到专用车等商用领域只是时间问题。而当天一汽解放午后直线拉升涨停,股价报10.36元,成交额6.93亿元,敏锐的资本市场直接利好反馈。

“华为不造车,帮助企业造好车、卖好车。”车BU独立后,对生态圈的伙伴是极大的利好。

第一个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长安汽车更是如此,消息公布后其股价连涨了两天。11月28日,长安汽车股价的涨幅更达到9.82%,市场之所以看好这次深度捆绑,短期看好传统车企新产品,能在终端新渠道加速扩张。长安与华为从合作方,跃升为股东双方,之后华为智能座舱、驾驶辅助升级,必然长安系的产品第一时间享受到。长期也有利于长安系车型产品力提升,尤其对主打中高端市场的阿维塔、与华为捆绑智能化系统的深蓝,“含华量”提升对知名度裨益不少。

但事实上,这次车BU独立最大赢家是华为。众所周知,车BU业务在华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如终端、华为云、数字能源、ICT等同级,一直以来未上市的华为,公司股份100%掌握在任正非和华为全体员工手中,以往要凑集资金,也选择发债而非稀释股权的方式。现在华为真金白银出售车BU的40%股权,吸引更多车企共建“朋友圈”,这属华为“史上第一次”,深扒下来,这里有研发投入上百亿元,摸索了近5年也在亏钱的心酸。

去年12月,余承东曾直言华为车BU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并立下2025年实现盈利的目标;而他今年也坦言华为车BU的困境:“新势力车企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他们为了市值,为了自己的控制点各方面,都不会选择我们。国际的巨头们,因为华为被制裁,也不会选我们。传统车企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所以,华为车BU独立正好解答了这两个焦虑。一方面,华为用诚意明确自己Tier(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定位,减轻了合作车企“失去灵魂”的顾虑,双方深度合作的关键壁垒被打破;另一方面,车BU探索5年仍未盈利,证明华为尚未强大到能靠光环轻松溢价,那么多来几个“X界”,走量几乎成保利润的唯一方式。

能预见的是,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等智选车的战略合作伙伴,都极有可能成为新平台的股东方,甚至供应链上的非车企伙伴成员,也有可能成为目标公司股东的可能性。“营收规模达千亿元级、净利润达百亿元级”目标并不小,越多车企注资参股,越加稳固车BU新平台的公信力;新平台也给了想形成规模、分摊成本的华为,很强的信心支持。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余承东这话讲的很谦逊,跟当年广汽埃安AH8项目终止引入华为HI的联合开发模式,“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的强势相比,弯腰合作,减少车企“眼馋又忌惮”,姿态判若两人。

车厘子观察:光芒太耀眼,也得寻找自己的路

刚结束的广州车展,华为智选车是第一次以“鸿蒙智行”的身份参加车展,智界S7、问界M9和问界M7,组成了关注度很高的新车阵营。虽然宣传“四大品牌”齐聚,虽然展台上无一物料印有“华为”logo,但无处不荡漾“华为造车”气息, 连销售经理也毫不避忌,这是华为的车。

以前是给少了,华为不干,给多了,车企不想。现在即使是华为与车企的利益均等些,但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改变终端消费者的固有印象,因为“鸿蒙智行”已经建立起一个主流汽车品牌应有的形象。

华为深度参与研发、定价、营销等关键环节,无限接近于自己造车,只是“造车”代工环节交给了车企伙伴,所以销量不行的车企,才会蹭华为的热度吧?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