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技术的加持下,材料同样得以进化。小米自研“泰坦合金”采用最优的合金配方,实现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更优结合,同时因为含30%循环铝,更加环保。这也意味着,小米SU7的车体结构拥有更好的材料性能,操控性和耐用性将因此得到提升。
该技术还实现了三段式可维修设计,形成“一体压铸后地板+中高速溃缩区+低速溃缩区”的结构。使得小米SU7在中低速碰撞中,无需更换大压铸件,而在高速碰撞中又能满足90km/h的后碰标准,安全性更高,同时减轻了维修成本。
从小米SU7的车身素质来说,采用笼式钢铝混合车身,车体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高达90.1%,整车扭转刚度达51000N· m/deg,被动安全性是非常高标准的。
作为一款从0到1的新车,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拼凑。而从造车技术和用料诚意来看,小米SU7可以打消这样的疑虑。同时这也为小米SU7成为一款好车,奠定了车身本体上的逻辑基础。
2.78秒的零百加速背后,小米的电动技术升阶
电动化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对成熟,对于一个新品牌而言,拿现成的方案会省事很多,但就缺少了竞争力,而要在成熟的技术基础上再实现突破又是非常困难。
雷军说的造车难,其实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去突破。
其一,是电机性能。
小米SU7 Max版采用双电机全轮驱动,峰值扭矩达838N·m,总功率高达495kW,最高车速可达265km/h,0-200km/h加速仅10.67秒,零百加速快至 2.78 秒,任何一项数据都堪称炸裂。
这源自于小米超级电机的技术实力。
小米自研的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三款超级电机,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S型立体油路设计、阶梯式错位设计等多项创新技术,完成了性能上的突破。
其中,转速高达27200rpm的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功率密度达到10.14kW/kg,超过了Tesla当前最先进水平的60%以上。
其二,是电池系统。
小米SU7搭载小米自研的CTB一体化电池技术,该技术让小米SU7 CLTC工况续航里程达到800km,并且电池安全性能达到更高级别。
小米汽车CTB一体化电池采用地板上盖二合一、电芯倒置、多功能弹性夹层以及极简线束等设计,使得集成效率达77.8%。同时采用14层物理防护,包含3层顶部支撑、3层侧面防护和8层底部防护,电池安全性得到极大的保障。
散热和隔热设计也是小米电池技术的一大亮点。电芯两大面都有散热板,使得电池冷却面积达到了同级最大,电芯侧面则采用大量气凝胶隔热材料,可抵抗1000°C高温。加上小米车云协同安全预警系统、1050+项安全测试验证和96倍国际耐久测试时长,更大程度地保障电池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能源时代,电动技术无论何时都是发展的核心,而性能和电池安全又是其中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小米SU7在这两方面因技术获得突破,让它从诞生伊始,就有足够的实力打入新能源市场第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