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雅阁 e:PHEV> 雅阁 e:PHEV发动机> 摘要详情

雅阁 e:PHEV发动机从以往的歧管喷射改为缸内直喷

雅阁 e:PHEV发动机从以往的歧管喷射改为缸内直喷

摘要来自:《插混车都特别好卖!但唯独这款雅阁插混为何才是领先?》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插混车都特别好卖!但唯独这款雅阁插混为何才是领先?》的片段:

在插混车领域存在着好几种技术形态,但比较主流的还是采用P1+P3构型的,又混动专用发动机+混动变速箱+双电机组成的插混系统技术架构。这样的架构被非常广泛地应用在如今的国产插混车型上。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在插混领域,本田的i-MMD技术,才是那个真正的“遥遥领先”。

上面我们提到的P1+P3插混技术架构,其实并非这两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实际上,最早大规模普及这种技术架构的,是2016年本田的i-MMD油电混动系统。在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欧美插混系统大多采用单P2构型,这种构型其实结构上相当简单:一台普通的奥托循环发动机+一个独立的驱动电机+一套和燃油车无异,或者简化版的变速箱。其实从结构上看,16年的欧美插混系统架构,更类似于在燃油车的基础上“魔改”而来的插混。

但当时的本田i-MMD在结构上就完全不同,搭载在第九代雅阁混动上的i-MMD混动系统,就已经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环混动专用发动机+专用的混动变速箱+P1和P3轴各布置一台电机的混动构型形式,这种诞生于2016年的i-MMD混动构型,就是如今所有P1+P3构型插混系统的基础结构。

这套混动系统在当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相比起欧美系的系统,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不仅有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还有发动机直驱模式。之后一直到第十代雅阁,本田i-MMD混动系统也已经进化到第三代,在发动机、电机结构等方面,本田都做了不少的升级。但大家也可以留意到,我们的文章一直到现在位置,对于i-MMD的称呼是“混动系统”,而非“插混系统”,那是因为第三代i-MMD混动尽管从结构上看已经和真正的插混系统无异,但它的动力电池较小,而且不支持外接电源充电,而插电混动系统的国际通行定义之一就是“可外接电源充电”,因而不支持外接电源充电的第三代i-MMD,实际上仍然被归类到HEV油电混动领域。

实际上第十一代思域 e:HEV是首款搭载本田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的车型,通过车型名称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思域这个时候,第四代i-MMD的官方定义仍然是HEV,即油电混动车,还不算插混。而到了第四代i-MMD的完全形态,即搭载在第十一代雅阁e:PHEV上的这套,官方定义已经是PHEV,也就是插电混动了。

所以相比起前面的版本,这个完全形态的第四代i-MMD插混系统到底做了什么升级呢?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更大的动力电池了,而且还支持了外接电源充电,这也就是它的官方定义能被叫做PHEV的原因。

但电池弄大一些,支持对外充电其实没什么技术难度,本田对于第四代i-MMD的技术细节改进才是值得说的。

首先,发动机从以往的歧管喷射改为缸内直喷,而且压缩比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了41%的热效率。也许你会说,有些国产车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经高于41%了,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本田对发动机的要求其实是不太一样的。为什么把歧管喷射改为缸内直喷,主要考虑的是动力性能上的优势。在插混系统的发动机直驱模式下,很多其他车型你都能感觉得到,在发动机直驱之后,车辆的加速力度是有所下滑的,这是因为对于混动专用发动机来说,因为需要兼顾高热效率和窄小转速带之间的燃油效率,在其他转速区域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表现是不佳的。说人话就是,插混专用发动机天生就不太“有力”。

但本田要求的,是在发动机直驱模式下,车辆仍然需要有足够优秀的动力表现,因此在保证了百公里4.5L左右的综合油耗水平的同时,本田依然通过优化发动机的方式,在发动机直驱模式下,也能为车辆提供足够的动力。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