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受到的燃油掣肘,大众安徽有着先天的新能源优势。
3月12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其与大众中国拟按股比同比例向大众安徽增资人民币65亿。增资完成后,双方持股比例保持位25%:75%,大众安徽的注册资本将从73.56亿元增加至138.56亿元。
几乎同时,大众安徽旗下首款本土市场车型,即名为ID.UNYX(中文名:与众)的车型也在工信部第38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出现。从已知信息来看,该车定位为纯电动SUV,搭载三元锂离子电池。
据了解,ID.UNYX是ID.家族U系列首款车型,将主要面向年轻消费群体,预计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通过建立直营和经销相结合的独立销售渠道销售。
不可否认,无论是股东双方同步巨额增资,还是ID.家族全新系列亮相,都足以见证如今大众安徽正成为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工作重心。
就目前大众安徽的产品布局、规划来看,大众旗下子品牌西雅特的CUPRA Tavascan电动版车型已于去年底正式投产,先出口到欧洲市场,计划今年实现对国内市场的销售;
衍生自MEB平台、专为中国本土开发的A级电动车平台,以及大众和小鹏合作开发的B级电动车平台,则均将在2026年推出,后续将落地更多相关车型。
需要指出的是,大众安徽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家老牌合资车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是合资公司运作的主导权。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一汽持有高达60%的股份,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也由上汽集团持股50%;大众汽车所持有的股份,则不大于50%,由德国大众、大众中国和奥迪(上汽大众股东还包括斯柯达)分摊。
这也正意味着,大众汽车想要在国内市场有所动作,在上述两家合资内,极易受到一汽、上汽两大巨头的掣肘。
表现在实际上,以电动化布局为例,ID.系列车型所呈现的市场表现、收益等与传统燃油车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价格战环境下,电动车的单车利润随之下滑,这给大众汽车在华加快转型带来了更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