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要快在对用户需求的洞察,要以体验为核心,本次北京车展上市的五菱星光共创版就是很好的解读。赵奕凡表示,共创版叫做“与您共创”,星光5.2万用户使用过程中,会进行一些直连,结合用户需求联动技术中心做出快速的改变。举个例子,五菱会把车尾保险杠进行更新,让黑色装饰显得不那么累赘;通过对电池电解液的改变,加快充电速度;对用户抱怨的车速不够问题,纯电产品电机提高了50千瓦、PHEV产品车速最高提升了25公里/小时,所有对产品的改进都是从用户中来的,所以叫做与您共创版本。
“我个人开了实验车跑了一趟高速,我觉得没有ADS不行,所以我要求一定要开发出来。”在赵奕凡的语境中,他对于苦心钻研这套“以快为尊”的理论,展示了不破不立的决心。诚然,讲究变招、格挡、以退为进等万千打法的智电舞台,速度并不意味着胜利的唯一因素,后续五菱也会在营销战略上做出更多变革,邀请用户一起深刻了解品牌技术和产品上的能力,比如参观制造工厂、做更深入的产品解析,把技术优势更直观的传递给热爱的用户。
不难看出,这套理论非常适合现在的五菱,更适合当前变化莫测的智电战场,当车子投放到市场里,用户对车子有更多诉求出来,如何在短期尽快满足一个用户的需求,而不是重新造一款车,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未来五菱也会围绕单一爆品的思维持续打磨一款好产品,去应对市场的“卷”;摆在现实的问题是,快在提升效率、单点突破的同时也会露出破绽,如果把造车看做是长期主义的话,成本控制和价格战一定会左右、影响五菱的发展,这同样是赵奕凡所认可的。
“成本是造车永恒的话题,五菱的成本控制在汽车行业还是不错的,随着这么多年对成本的理解,回到研发的本质,成本最重要还是设计出来的。”五菱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用他的话来叙述,成本控制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意味着五菱在技术团队、技术中心扎根、深耕自研,以前更多是直接采购,现在则是在这个模式基础上从前到后不断孵化,围绕用户需求前端做好定义,背后做好研发验证,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建设。
“地利”则代表着柳州新能源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光电池柳州就是50多G的产能,前十的伙伴都在柳州落户,“土地的肥沃”为成本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天时”讲的是当前对汽车的融合,以前是单一的零部件,现在是整车全系统,功能的融合、信号的融合,在这个维度上,也能把一些不产生价值的东西在成本层面进行管控;在架构平台化理念和并行式的研发,工程师不用纠结定点开发哪一款车型,研发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自然能够做到更好的成本控制,匹配赵奕凡所说的“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