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秦PLUS新能源> 秦PLUS新能源油耗> 摘要详情

秦PLUS新能源一是DM-i混动车型的超低油耗

秦PLUS新能源一是DM-i混动车型的超低油耗

摘要来自:《内卷的本质原因,汽车老总们都不敢说》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内卷的本质原因,汽车老总们都不敢说》的片段:

首先是主流市场,比亚迪的杀手锏有两个,一是DM-i混动车型的超低油耗,把较强的动力、极低的油耗这两个此前合资品牌未能兼顾的点,都集成到了售价和同级合资燃油车相当的产品上。


其二是全自研的电驱、电控、电池系统,做出了安全性能出圈的刀片电池,再加上比亚迪多年坚持的新能源引领者的身份,成为主流消费者考虑纯电动车的普遍首选。

而以华为、理想、蔚来为代表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主要发力点则放在了空间、舒适、车机、智驾上,相比之前高端车型聚焦基础的空间、配置外,理想、华为又开发出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和零重力座椅等革新乘车体验的功能,再加上远远领先于合资品牌的智能车机、智能驾驶,包括蔚来的换电系统,都实现了传统合资豪车从未提供过的新体验。


基于以上这些,即便问界、理想、蔚来们维持高价,传统豪华品牌感受的压力依然巨大;

比亚迪虽然一直在凶猛降价,但如果没有油耗、动力及电池电控技术优势的话,主流合资品牌也并不会承受多少冲击。

在一线中国品牌面前,传统合资品牌的产品力被压制,品牌优势也不复当年,那么市场的倾斜就不可避免了,比亚迪为代表的“技术向上、价格向下”,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的发生——但价格,并不是如今内卷的本质。


02

产品革新,合资为什么慢了?

虽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能持基本客观态度的话,都该承认目前的合资车企,是卷不过中国品牌的。

有的人或许会说,都是在中国造车、卖车,享受相似的供应链体系,非撕破脸要打价格战的话,你比亚迪能降价,合资品牌就不能吗?

其实上面已经分析了,目前市场内卷的本质并不是降价或压缩成本,而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两个赛道上,合资品牌(暂且不包含特斯拉)的技术已经相对落后了,而如果我们再深究一层,这些甚至也不是内卷的本质。

中国市场内卷的真正本质,不是企业的内卷,而是人的内卷。


十多年前入行汽车媒体,我了解到“汽车换代一般要5年左右”的基本常识,而在近两年的新能源时代,这个过去数十年如定理般的常识,被彻底打破了。

秦PLUS DM-i上市于2021年4月,仅仅3年后,被视为其换代产品的秦L就已经上市,设计、平台、动力总成全面升级,相比此前5年左右换代的合资车型,秦L的产品力提升只多不少。

去年9月份改款降价的问界M7,今年5月份就大幅调整,智驾、底盘、内饰设计和功能配置,都有明显提升,不但调整幅度远大于此前合资车型的年度改款,升级的周期也大幅缩短。

看到中国品牌两三年就换代,有人质疑这个时间能不能走完必要的测试环节?是不是赶工出糙活儿?对于这些问题,这里我只说一句:美欧打工人不玩996。他们不但不996,发达国家员工一年动辄一两个月的长假……而我们在干什么?

此前技术落后,处于追赶时,我们车企的设计师、工程师们高强度的工作,还没有明显体现在产品的提升上,如今我们在新能源、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上走在前面,再加上我们自上而下的996文化,中国品牌革新换代的速度就充分体现出来——体现在产品力上的优势,只会不断加大。


除此之外,如今的汽车产业,恰好处在一个底层技术变革的高速发展期,新能源领域,PHEV车型的亏电油耗仍有继续降低的潜力;纯电领域的电池能量密度、快充速度、电压平台,仍在不断进步;智能层面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正处于类似前十年智能手机发展的状态。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