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优惠> 摘要详情

小米SU7大规模的价格战由于优惠力度达到一定的底线

小米SU7大规模的价格战由于优惠力度达到一定的底线

摘要来自:《5月汽车销量:迟到的行情,向好的走势?》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5月汽车销量:迟到的行情,向好的走势?》的片段:

放到个别品牌来看,6月4日,#宝马腰斩式大降价#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宝马i3车型5折促销,价格接近“腰斩”,优惠后裸车是17万多,折扣力度颇大。

由此可以看出,大规模的价格战由于优惠力度达到一定的底线,部分降价车型也没达到降价效果预期,失去了进一步降价的动力,进而导致价格战降温,但是因为每一个车企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市场竞争不同,以部分车型来拉动整个车系的销量,也成为了一种可尝试的销售策略。

宝马i3车型冲上热搜,着实为宝马乃至新能源车系带来了不菲的流量,也进一步刺破了消费者“等等再降”的信心,为大规模价格战算是划上了暂时的句号。

市场整体层面的向好,背后却隐含着冷热不均的欢喜忧愁。

5月车市中,传统燃油车市场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同期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两个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数据显示,5月零售厂商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分别为比亚迪汽车、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华晨宝马、特斯拉中国。

这十家车企中,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特斯拉中国四家车企实现了同比增长。在这样的走势下,各个品牌阵营走向却各不相同。

5月,自主品牌阵营零售98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12%。同期,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7.6%,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

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8%。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5月豪华品牌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19%。5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需求不强。

这样的数据分布,与上文车企的销量走势十分贴合,也契合于普通消费者日常购车的最终选择:

即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的带动下,走势持续增强。主流合资品牌在去年被强势挤压后,目前仍没有更好的反击手段,价格战效果也相对寥寥。而随着消费降级情绪的蔓延,豪华品牌也失去了增长动力,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豪华品牌仍旧在坚持,并且比主流合资品牌力度更大,更为坚定。

再看渗透率。

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7%,较去年同期33%的渗透率提升1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1.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5%。这也与市场体感较为接近。

而随着近期更多车企掌门人的表态,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绝不会松懈,减缓对其他品牌阵营的“绞杀”。

6月上旬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表示,“卷才能有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优秀的产品才能够诞生”。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卷是良币驱除劣币的过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则表态,“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的目的是盈利,盈利才能为社会作贡献,号召油电平权。”

两种争论代表着所在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无论卷与不卷,油电平权与否,自5月起,一个更理性、更茁壮、更向好的中国车市正在向我们走来,它会给予不同看法更多的试错空间。

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从燃油车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成本下探、从“油电同价” 到“电比油低”给燃油车厂商带来巨大压力,燃油车产品更新换代相对较慢,产品智能化程度不太高,更多依赖于优惠的价格来持续吸引客户。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