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销量> 摘要详情

小米SU7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数据显示

小米SU7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数据显示

摘要来自:《5月汽车销量:迟到的行情,向好的走势?》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5月汽车销量:迟到的行情,向好的走势?》的片段:

因2023年春节属本世纪最早,年初零售销量基数较大。因此,2024年年初市场零售表现同比表现相对较弱。

5月也不例外,同比增长较弱,呈现逐步走强的趋势,5月超过3月零售就是很好的走强特征。环比较为强势,未来仍有恢复较好增长的潜力。

事实上,5月,对于全年车市来讲,或许是一个分水岭。

1-4月,价格战大规模启动,部分热销车型近20%的降价力度大的情况层出不穷。有媒体统计,2-4月,参与降价的车型接近去年全年的降价车型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于车型价格敏感度持续走高,滋生了较强的观望情绪。加之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偏弱,暂时抑制了春季车市的启动。

随着4月末以旧换新政策执行细则的出台,北京车展拉动消费热情,积蓄的消费购买力在5月有所释放,推动5月行情持续上行。同时,市场价格战阶段性降温,保价回购政策进一步打消用户顾虑,诸如小米SU7等明星车型的上市,会刺激用户快速做出购车的决策。

“随着5月的降价潮大幅减少,市场逐步重回促销增量的常态化竞争局面。”崔东树这样评价道。

1-4月,史无前例的价格战仍然让人心有余悸。

数据显示,2023年的降价总体相对比较均衡,但2024年的降价在3月份和4月份都达到了超强的程度,2月份有29款车型降价,3月份有49款车型降价,4月份有54款车型降价,2-4月的降价车型数量相对于历史来看也是一个惊人的水平。5月降到10款的较低水平,体现了降价潮暂时结束。

放到个别品牌来看,6月4日,#宝马腰斩式大降价#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宝马i3车型5折促销,价格接近“腰斩”,优惠后裸车是17万多,折扣力度颇大。

由此可以看出,大规模的价格战由于优惠力度达到一定的底线,部分降价车型也没达到降价效果预期,失去了进一步降价的动力,进而导致价格战降温,但是因为每一个车企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市场竞争不同,以部分车型来拉动整个车系的销量,也成为了一种可尝试的销售策略。

宝马i3车型冲上热搜,着实为宝马乃至新能源车系带来了不菲的流量,也进一步刺破了消费者“等等再降”的信心,为大规模价格战算是划上了暂时的句号。

市场整体层面的向好,背后却隐含着冷热不均的欢喜忧愁。

5月车市中,传统燃油车市场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同期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两个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数据显示,5月零售厂商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分别为比亚迪汽车、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华晨宝马、特斯拉中国。

这十家车企中,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特斯拉中国四家车企实现了同比增长。在这样的走势下,各个品牌阵营走向却各不相同。

5月,自主品牌阵营零售98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12%。同期,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7.6%,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

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8%。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5月豪华品牌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19%。5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需求不强。

这样的数据分布,与上文车企的销量走势十分贴合,也契合于普通消费者日常购车的最终选择:

即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的带动下,走势持续增强。主流合资品牌在去年被强势挤压后,目前仍没有更好的反击手段,价格战效果也相对寥寥。而随着消费降级情绪的蔓延,豪华品牌也失去了增长动力,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豪华品牌仍旧在坚持,并且比主流合资品牌力度更大,更为坚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