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算上上市阶段的权益,大众ID.与众的起售价可以进入20万以下。
事实上,在研发和生产落地合肥后,大众也依靠中国本土供应链优势,有了更大的成本空间。在中国本土完成100%车型开发,让大众的整车成本竞争力,相比过去从德国研发设计到进入中国再次本土化,提升了40%。
但与此同时,大众在经历一系列本土化改革后推出的全新ID.与众,仍然面临着口碑分化。
首先就是定价。大众ID.与众到底应该先锚定品牌定位,还是应该一步到位炸炸场。这在新车售价揭晓后,引起了不少讨论。
目前大众在中国销售的电动车基本都是以价换量,最能打的大众ID.3优惠后起售价已经进入12万区间,两款ID.4优惠后基本也在20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