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如此受关注?发动机热效率46.06%、开创油耗2L时代、综合续航超2000km+......不夸张的说,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刷新了大家对于混动技术的认知,这不仅有是可能改变全球汽车油耗史,更堪称是工业发展新的“里程碑”,这也是为何这项技术能引发行业震动。那么,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究竟又是如何实现技术快速落地?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五代DM技术解析会上(重庆站)找到了答案。
实测百公里馈电油耗2.27L,每公里花费不到2毛
当然,有的人肯定会质疑,2.9L/100km的成绩是NEDC工况标定油耗,但事实上,第五代DM技术带来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即使用WLTC工况标定,秦L DM-i、海豹06 DM-i的亏电油耗仍低至3.8L/100km,油耗表现足以称得上“逆天”。
在参加技术解析会前,我们其实也对搭载了第五代DM技术的比亚迪秦L进行了油耗实测。出发前,我们试驾秦L电量为15%,全程都没有设定强制保电;另外,这两天重庆的天气不是一般的热,室外显示温度40度,但实际上温度早接近45度,测试车辆一共有两人乘坐,空调全程都是24°,风速为2-3档,试驾路线差不多有110km,除了常规的城区道路外,还有一大段的快速路,100km/h属于下限水平,我们偶尔还会超速一点点。所以,这样的测试环境,这对于油耗达成率,也算是“雪上加霜”了。
不过从测试结果来看,我们驾驶的这台秦L成绩确实很惊人,110km最终油耗不到2.4L,加油费用也不到20元,换算下来,百公里馈电油耗仅为2.27L,也就是说平均每公里还不到2毛钱;而且,当天参与测试近20台车辆的百公里馈电油耗,均低于2.8L。
能超越第四代DM技术的,只有第五代DM技术
为什么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如此优秀?相比于第四代,第五代又在哪些方面做了提升?关于这些问题,比亚迪官方工程师在技术解析会上给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简单来说,第五代DM技术就是从第四代的基础上改进升级而来,混但动架构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仍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思路;发动机只负责发电这一件事,工作在最佳转速和负载下,从而支持P1电机发电,而发出的电量通过P3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再加上发动机的单挡直驱,从而实现“串联+并联+直驱+纯电”的四大行驶模式。相比于第四代,第五代DM技术主要从插混专用发动机、EHS电混系统、插混专用刀片电池三大块,进行了优化整合。通俗来说,你可以理解成第四代DM技术是一位经常考90多分的学霸,但望子成龙的家长不满意,希望他成长为接近满分的学霸,于是,第五代DM技术来了。
首先来看发动机的提升,第五代DM技术硬生生的将发动机的压缩比,提升至了16:1,最高热效率则提升至46.06%,相比于上一代的43%更进一步,也就是说同样的油,能造出更多能量,对于高度成熟的内燃机来说,这样的进步远比你我想象的要难。除此之外,比亚迪还对这款1.5L混动专用发动机在进气、排气、润滑、冷却等等核心系统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再加上智能热管理技术、发动机分体冷却等技术的应用,节能效果显著。
其次是电驱方面,专为插混开发的EHS电驱系统,比亚迪通过“球+柱”轴承、高效离合器、低粘度润滑油、电机超薄硅钢片等技术,把能量流动路径的损耗进一步降低,将系统的效率从87.6%提升至了92%,功率密度从65kW/L提升至75kW/L。
与此同时,扮演辅助角色的插混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这次也通过了成组效率优化。电池能量密度达115Wh/kg,比上代提升了15.9%,电池的放电倍率提升至16C,回馈功率增强至5C,分别提升了33%和20.3%。翻译成大白话,现在这块新电池更小更轻,但能给到以前电池一样的能量。同时,整套系统还配备了一个12V磷酸铁锂启动电池,相比传统的铅酸蓄电池的体积小,且该电池是单独管理,其的作用就是,(底盘)电池组亏电状态下为车辆启动发动机供电,相当于多了一套供电设备,多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