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前,可以说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期基础和契机非常有限。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所属西安秦川机械厂基础上,于1997年3月29日改制而成,主导产品是从日本铃木公司引进的“西安奥拓”经济型轿车。直到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迈出跨入汽车行业的第一步,比亚迪的第一款车型福莱尔,就是当年秦川福莱尔直接换标后上市销售的。从此西安成为比亚迪最早的乘用车生产基地。
2009 年- 2017年,西安市的汽车产业迎来了初步发展阶段。 2009年,西安高新区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政策引导方面,2013年西安被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此后印发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4 - 2015年)》,逐步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创造新能源汽车友好环境。
抓住历史机遇密集政策支持
2017年至2022年,西安市的汽车产业迎来了快速崛起阶段。西安市在“六大支柱产业”中,把“汽车制造业”列为重点行业,提出了以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目标,提出“300万辆”的产能规划目标。出台了《西安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及《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从壮大整车规模、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强化突破关键领域和突出产业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规划和任务要求。
2023年3月,西安市出台《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从落实优惠政策、企业扩大生产、新能源汽车消费、个人自用充电设施建设、企业扩大出口、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产品宣传、优化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便利行驶、实施停车优惠等10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西安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形成城南以高新区、鄠邑区为依托,比亚迪、法士特为支撑,形成集汽车新技术研发、应用、测试为一体的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城北以经开区、西咸新区、高陵区为依托,并以陕汽、吉利为支撑,形成集商用、乘用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一体的渭北汽车产业集群。
2014年至2022年期间,比亚迪在西安高新区的项目持续落地 ,包括:2014年9月,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一期项目在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园投产,形成了30万辆整车年产规模;2018年1月,年产30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二期扩产项目启动,同年9月,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落户西安工业园;2021年比亚迪增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始发力,实现了年产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2021年12月,总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2022年2月,埃顿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开工,并在西安高新区建设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厂房、办公楼、研发中心及配套设施,为比亚迪本地及周边汽车企业提供国际一流的配套产品和服务;2023年一季度新开工的百亿级项目 -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二期项目,建成后新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能每年40万套。
除了比亚迪,西安市还聚集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池、法士特、航天民芯、特锐德等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了海格电气、清泰科新能源、强中动力电池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构筑起了涵盖“研发设计 - 核心零部件 - 整车制造 - 汽车后市场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截至2018年末,西安汽车产业共有法人单位6713家,其中汽车研发设计32家、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285家、汽车销售3380家、汽车服务3016家。汽车全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企查猫的数据, 2014-2022年期间,西安市新能源汽车新注册企业数量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2021年达到当前峰值,新注册企业为2879家;2023年,截至6月,新能源汽车新注册企业1644家,预计将迎来新的高峰。
在政府主导的一系列政策布局推动下,西安经开区已初步建立了“4+4+4”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了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具备了60万辆整车的产能,聚集了汽车零部件、内饰件配套企业40余家,产值规模756亿元。
同时,围绕陕汽和西安吉利两大车企在泾渭新城重点规划了总投资约30亿元、占地约860亩的乘用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以及总投资约23亿元、占地约370亩的商用车绿色协同制造产业园。西安高新区也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以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兵团”,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年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扩产项目部分投产,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