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量来看,除了小米与极氪以外,这几家即将生产增程车型的新能源品牌的销量都不太理想。阿维塔贵为三巨头合力打造的“亲儿子”,阿维塔12近三个月的销量在1000-2000辆左右徘徊。阿维塔11的销量在7月更是只有573辆。
而上汽集团大力扶持的智己销量也不算理想。借助固态电池概念炒作的L6每月销量不过在3500辆左右,SUV车型LS6的销量则在2000辆左右。最为高端的轿车L7月销量最低时甚至只有个位数。
而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昊铂销量更加凄惨,昊铂HT在2024年月销量几乎持续在几百辆的水平徘徊。昊铂GT在3月份靠着一波降价把销量提到了1025辆之后销量就一路下跌。
这些品牌目前旗下的车型都是纯电车,纯电车的里程焦虑问题以及严寒地区的实用性都让不少消费者对其敬而远之。因此,这些品牌选择走增程路线也是情有可原。
而极氪与小米走向增程路线的怀抱则另有原因。
3.增程缺陷明显,上市实为降本增效
目前小米旗下的SU7销量屡创佳绩,虽然看似市场反应良好,然而小米目前仍是在亏本卖车。据一些人估算,目前小米每卖一辆车就要亏7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