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新能源汽车却要另当别论,因为车企至少会提供三电系统或动力电池的八年质保,还有许多自主品牌的车辆提供动力电池的终身质保。那么如果车辆年检的结果是动力电池充电温度、单体蓄电池压差等标准不合格,车企理论上则需要按照质保标准对电池组或其他总成进行更换。
然而这基本不可能。
原因也很简单:
机动车年检参照标准和机动车制造标准不是一码事。
每一类机动车都有对应的生产制造的标准,比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车企制造的汽车只要符合这些制造标准即可,车辆检测标准是不能去左右制造标准的。同理,车辆检测结果与车辆制造标准是两码事——车辆检测不合格的时候,其检测结果可能依然符合制造标准的要求,那么车企则可以以此为据来拒绝给车辆更换动力电池或其他总成。
至于用户的车辆因检测不合格而无法使用,客观上和车企没有关系。
所以车企只需要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车辆符合制造标准即可,年检规程基本不会对车企产生影响。
应当由谁来进行车辆检测?
个别汽车爱好者认为应当由车企负责对车辆的年检,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很复杂,对检测技术标准要求高;一般的见车辆检测站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的检测结果,不如让车企对车辆进行检测。
这个观点简直愚不可及,让车辆制造商负责车辆年检,这就等于让运动员兼任裁判;企业负责检测自家产品那就不会有不合格的车辆了,企业的初衷是什么?所以车辆检测机构必须是第三方。
综上所述,由于车辆检测标准和车辆制造标准是两码事,所以检测结果并不会决定商品车的合格与否。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主要针对三电系统,而动力电池在使用中难免会出现核心参数的变化,是有可能出现动力电池检测不合格的。可是车企需要做的只是按照质保说明的约定进行动力电池或其他核心总成的质保;也就是只要容量没有衰减到符合更换的标准,或者没有出现异常跳电等情况,电池、电机或电控是否能通过年检就不是企业要关心的事情了。
所以预计会有一批新能源汽车将面对年检的难题,同时年检规程也对“换电车型”带来了竞争力。
支持换电的车辆可以完美规避对年检对动力电池的检测难题,只要车辆开去检测不过关;车主随后就能把车子开到换电站去换一组动力电池,费用很低,而且正常用车也得定期换电。由此可见换电模式或将成为纯电动汽车未来的主流之选,将动力电池组的老化、容量衰减等难题丢给车企,车主不用再为最昂贵的总成更换成本担忧,这样的纯电动汽车必定会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