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江淮X8 PLUS> 江淮X8 PLUS底盘> 摘要详情

江淮X8 PLUS从开发客车底盘

江淮X8 PLUS从开发客车底盘

摘要来自:《江淮,“抹杀”了自己》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江淮,“抹杀”了自己》的片段:

左延安决定实事求是,提出“面向市场,面向行业,扬长避短,调整结构”的16字方针。并为江淮制定了一个清晰且的策略,以客车底盘为突破口,发挥江淮汽车底盘重心低、安全性舒适性好的强项。


正是这股敢想敢干的拼劲,和精准明确的策略,到90年代,江淮已经在商用车市场站稳脚跟。之后,左延安说了这样一句话,“尊严,我很爱听这一句话。江淮人很有尊严,出去以后受到人家的尊重,这个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句话的背后,是从1991年开始,江淮连续20多年保持平均40%以上的增幅,从开发客车底盘,改写以卡车底盘改装客车底盘的30年历史到,进军轻卡领域,取得国内中档轻卡市场的龙头地位……


图片


那时候,谈起江淮,就像左延安说的“很有尊严”。尊严来自于,江淮擅长采取“引进技术再创新”的发展模式。曾有外国企业高管曾对左延安说,“我们找合资对象不找你们这样的企业,主意太大,学习力太强。”


主意太大,学习力太强,是对江淮极大的肯定。彼时,江淮已在轻卡、MPV、客车市场颇有建树,唯独在乘用车领域一片空白。



“安进时代”,江淮的转折点



2004年9月26日,左延安正式宣布,江淮将进入轿车领域。“如果不上轿车,三五年内,江淮被边缘化或者被重组是很有可能的。”


左延安也确实正确预判了市场的走向。


在迈入乘用车领域的初期,左延安决定,放弃引进技术再消化,转而走自主研发的路。但是,自主研发,这条正确的道路,比想象中难走很多。


经过近两年时间,2007年,江淮自主研发的首款轿车“宾悦”正式上市,其后江淮又接连推出了同悦、和悦、悦悦等系列轿车产品。但是,大力投入开发的轿车产品,未达预期。


当时,市场在问,“江淮懂得怎么造乘用车吗?”门可罗雀的销量,也以非常直白和残忍的方式,告诉江淮“造乘用车,是一门大学课程”,和以往吸收消化的商用车不同。


图片


果断的左延安,再次对江淮动了刀,明确“品质JAC”的战略定位,计划“十二五”期间投入百亿进行技术研发,他强调,“中国汽车不缺规模,但是品质好的汽车产品永远有市场”。


为此还启动了“40+4工程”,推动JAC大学成立,“公司大学”又转而成江淮市场竞争力的催化剂。可以说,左延安时代的江淮,一直都在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上”,因为左延安希望江淮人依旧能够有尊严。


只是,如何打造出让市场接受的乘用车,依旧是摆在左延安案头的重要任务。“商强乘弱”的局面如何改变,左延安需要拿出更多的办法。


2009年,江淮轿车依然不温不火。同年,左延安刚好60岁已到退休年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从2001年开始,为“准生证”奋斗多年的安徽老乡,还是晚辈的奇瑞,彼时已经坐在了中国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上。


为了继续拓展江淮的乘用车业务,本左延安的退休时间在2009年,其后由于安徽省国资委挽留,任期从2009年开始又延长了5年。


不过,左延安推进轿车项目的时间仅仅只有7年多。2011年,江淮在乘用车市场上的表现依旧不尽如人意,轿车项目,成为了左延安提前“下课”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


那一年,62年的左延安,从江淮下课了,2011年江淮突破50万辆年销量,销售收入也由3000万增长到了366亿元,也算给了左延安一个不错的“毕业礼物”。


图片


2012年,安进从左延安手中高位接盘。所谓高位,左延安在任的21年里,江淮汽车销量与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34.5%、40.3%,从濒临倒闭的地方国企,成长为拥有数百亿资产的上市公司。


当时,交到安进手里的江淮,唯一待解的难题,便是加强江淮在乘用车市场的表现。不过,接盘的第一年,江淮汽车年销量为44.9万辆,销量没有能延续高速增长,而是同比下滑3.78%。


未能延续销量增长的趋势,让市场非常意外。因为,安进并不是空降兵,他的父亲是江淮汽车的老厂长。他从1975年以来就一直任职于江淮,几十年下来,可以说对江淮“很了解”。


不过,当时的中国自主品牌正面临新的转型期,销量有所波折也在所难免。不过,熟悉江淮的安进,并没有带来新的希望。“安进时代”,却成为江淮“丢掉自己”的转折点。


转折主要体现在销量数据和财务数据上。总结为一句话,“江淮的销量原地踏步,盈利却整体呈断崖式下跌。”



代工救不了江淮



安进上任以来,“左延安时代”为江淮立下功劳的旧臣,王朝云、戴茂、王江安等重臣先后“下台”,离职。


这样快节奏的“清洗”并不多见。江淮的员工认为,安进和左延安有着很大的不同,左延安讲究人心,安进更看重名声和效应。


时代的大势,也给过安进时代一些辉煌。2015年前后,江淮抓住SUV的红利期,凭借“SUV双子星”——瑞风S3和瑞风S2,曾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不过,并不长久。


作为曾经的小型SUV冠军,瑞风S3有机会成为这一市场的标杆,因为在瑞风S3之前,几乎没有小型SUV能够销量破万。但是,江淮汽车没有坚持下去。


图片


安进时代的老问题。在已经有优势的情况下没有进一步思考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市场在变,江淮没变,下滑就是不改变的结果。


销量的持续下滑,让江淮少了挺直腰板的底气。但是,丢掉江淮人尊严的,还有对技术的忽视。这原本是江淮最有利的武器。虽然,安进也时常喊那句口号,“保研发就是保未来”,并在财报上体现,慷慨的研发投入。


安进和左延安有相同,也有很大不同。


相同的是,在江淮最大的目标商转乘上,他们高度一致。


不同的是,安进打破了左延安“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执着。左延安一直有着“技术被外资控制,则将最终失去民族品牌的荣耀”的担忧。不过,没想到,他的担忧有一天会在安进身上成为现实。


随着江淮销量下滑,业绩亏损,自主研发动力不足,产品问题突出,江淮选择“抱大腿”。


2016年,江淮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年后,由政府牵线,江淮和大众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推出新品牌思皓,第一款车型思皓E20X销量惨淡,随后几款新车型也都未能掀起波澜。


图片


到2020年,大众汽车以10亿欧元收购了江淮手中50%的股份,以75%的绝对优势拿去了江淮大众的控制权,江淮大众便顺理成章成了大众安徽。


作为中国第3家“合资大众”,江淮大众的最后,连名字都被丢掉。而且从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江淮所寄希望的大众这张“技术”底牌,并没有用好。


此刻,再也回不到那个会用50元一公斤的价格买下五十铃底盘图纸,把技术吃紧肚子里的江淮了。

CopyRight © 2000-2025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