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短视频平台用户“漏水车车主”发视频表示,他花费215万元购买的迈巴赫GLS仅提车2天就发现车内有异响,10天后发现A柱内饰漏水。
而维修时,4S店在未告知车主的情况下,对A/B/C柱以及车尾进行了拆解。当车主咨询二手车处置时,4S店仅报价135万元。
“漏水车车主”表示,从提车发现问题后就一直与4S店、官方沟通,但是一个月了都还没有收到正式的回访。
通过传统方式维权无果后,“漏水车车主”选择用三色雨布遮盖车顶的方式表达不满,并上传多条相关视频,甚至还发布了单曲《还我妈生迈巴赫》。
“同时拥有迈巴赫和自卑”迅速蹿红网络并成为热梗,多位迈巴赫车主也在自己的车顶贴上了同款雨布声援“漏水车车主”,让事件热度更上一层楼。
至此,一个不算大的漏水问题,彻底撕开了迈巴赫盛气凌人、售后服务缺失的遮羞布。
拍短剧、搞联名,都说汽车的营销方式在迭代,其实车主的维权方式也在升级。
这几年引起一定热度的车主维权,我印象中只有西安奔驰车主坐在引擎盖上哭闹维权和特斯拉车主车展拉横幅维权热度还算大。
不过她们除了刚开始两三天能引起一定关注外,没过多久就基本没人关注了,至于最后车主成功维权没有,也没人关心。
但是从“漏水车车主”开始,汽车维权或许要迈入一个新台阶。
通过盖三色雨布、拍搞笑短视频的方式,“漏水车车主”已经成为粉丝近30万的网红,他从8月到10月所发布的近30条视频中,大部分点赞量都超过了十万。
不得不说,“漏水车车主”的维权方式更为高明,真正的维权或许不是大吵大闹,无声更胜有声。
同时,多位迈巴赫车主也盖上了同款雨布。当然,有些人可能是为了蹭热度博眼球,让别人知道自己开的也是迈巴赫。从本质来看,这部分车主依旧以迈巴赫为荣。
但是大部分车主已经觉醒,用调侃和自嘲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迈巴赫品牌溢价的控诉,同时也打破了消费者对于品牌力的盲目崇拜。
那么,迈巴赫的品牌信仰会由此崩塌吗?
2023年,迈巴赫在华销量仍能保持增长。但是进入2024年后,情况似乎陡转直下,主力车型GLS月销从500+辆跌至200+辆,S级终端也有大额优惠。
就市场表现而言,迈巴赫的品牌光环正在慢慢淡去。有钱人也不是傻子,大家的消费思维变清醒了,也不愿意再为迈巴赫的高溢价买单。
不止迈巴赫,几乎所有的超豪华品牌都是如此。
2024年上半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比下滑33%,宾利同比下滑近三成。玛莎拉蒂情况更为不妙,今年1-8月在华累计销量狂跌74%。
与之相反的是,国产豪车越来越受到有钱人的青睐,比如问界M9和仰望U8。
据数据显示,在问界M9的换购用户中,豪华品牌车主占比五成以上;仰望U8的车主中,70%拥有百万级豪车。
问界M9与仰望U8分别搭载华为和比亚迪的黑科技,换言之,影响有钱人消费决策的因素已逐渐从品牌力转向科技实力,超豪华品牌在国内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除了有更强的智舱、智驾能力外,国产豪车得人心的一大原因还在于爱惜羽毛。
它们的售后服务基本没得挑,就算定价还没到百万元的蔚来,也依旧有着“海底捞”式的服务。仰望更是不用说,大到4500米的高海拔救援,小到小区停车位掉漆,售后都能解决得明明白白。
有钱人会选择迈巴赫的盛气凌人,还是会选择国产车的认真踏实,相信答案一目了然。
而在舆情的处理上,国产车也更为负责。
“漏水车车主”车主从8月初发视频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而迈巴赫任由舆论发酵,直至今天成为了现象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