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投产的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位于武汉技术开发区,项目占地63万平方米,包含冲压、焊接、涂装、总装、整车检测等电动车生产的完整工序,目前已具备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生产能力,初期投产车型包括灵悉L、烨S7等车型,后续也将助力相关新车型的产能爬坡。
笔者了解到,新工厂是在原有工厂基础上技改而来,建设难度比单纯的新建大得多,企业方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实现产能优化升级的同时,更树立起领先一代的数智生产新标杆。
新工厂的领先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新工厂配备了400多台机器人设备,260多台AGV智能物流小车,导入业内先进的全方位品质自动检测技术提高工厂自动化率。
其次,实现了从物流运输到生产的全程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新工厂布置了8个工厂通用系统及5个车间专有数字化系统,与智能排产系统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精度。
此外,新工厂还非常环保。其采用光伏发电、中水回收等绿色制造技术,并通过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新工厂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了厂区能源管理系统,实时优化高耗能区域,并基于无磷化前处理技术、干式喷房技术削减重金属排放和VOCs排放,落实更多环境友好型施策,极大缓解环境压力。
可以说,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是东风Honda有史以来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厂,真正将制造变为智造,与行业主流工厂相比,领先了一代。
虽然普通消费者鲜有机会走进工厂,了解上述变化,但智造升级带来的产品价值提升,很快就能被用户真切地感知到。以灵悉L为例,新能源工厂首次导入的水性双色工艺,让灵悉L拥有更厚涂膜,以难度更高的工艺赋予其更“靓”的颜色,并具备更好耐刮蹭和苛蚀性能;在全新多功能斑马线的检测下,油漆瑕疵检测率可达100%,杜绝次品的产生和流出。而在底盘方面,通过新工厂的多项视觉检查,融合检测算法,可最大程度降低漏判、误判率。
除了显著提升产品工艺和品质,更高的自动化率和更精准的数智控制,还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户的等车时间;同时,新工厂还为后续进一步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做好了相关的技术储备。
一直以来,东风Honda都秉承着“以人为本、三个喜悦”的企业理念。在投产仪式上,Honda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取缔役、代表执行役社长三部敏宏表示,Honda将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电动车型,而作为支撑电动化产品线的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正是实现“扩大用户喜悦”的基石。
筑牢体系基础,东风Honda全面驶入转型快车道
站在企业的层面,新能源工厂的竣工投产,既是对千万用户的承诺,承诺东风Honda将为实现“千万家的喜悦”,持续打造独具魅力的产品;也是向全行业的一次明志,东风Honda虽然经历了一些坎坷,但深蹲后再次起跳的准备已经做好。
伴随e:NS2猎光、灵悉L先后上市,以及烨S7车型的亮相,东风Honda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目前,东风Honda已发布了“创未来2030”全新战略和“科技、智趣、热爱”的全新品牌主张,这也将开启东风Honda事业的全新变革。
根据战略规划,2030年前,东风Honda将累计推出10款以上电动化产品矩阵。未来,还将推出更多智能纯电产品,并不断完善新能源品牌产品矩阵,发挥强电智混技术品牌技术优势,在燃油车、油电混动、插电混动、纯电多个领域齐头并进。
如果说品牌与产品是东风Honda应对市场浪潮率先扬起的风帆,那么全新的新能源工厂就是企业稳定姿态的压舱石。在笔者看来,这不只是一座工厂,其背后是东风Honda积极拥抱数智时代,对生产智造进行的一次深度变革,由此形成的平台化能力,关乎产品品控、效率、成本控制、迭代速度等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这座新工厂也是股东双方勠力同心的体现。三部敏宏再次重申了Honda对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决心,到2035年,Honda将在中国实现四轮汽车100%电动化,这一时间节点比全球目标早了整整五年。
为此,Honda不仅计划在2026年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全新纯电动车“Honda 0”系列,也在围绕电池构建全球电动化供应链,以及通过持续升级新能源工厂中的电动车生产技术、优化工厂等举措,促进电动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