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扭转欧洲低迷的车市,今年巴黎车展上,众多车企推出低于市场平均售价的电动汽车。目前,欧洲市场电动车平均售价在4.5万欧元。
雷诺率先发布了新款R4,预计售价将低于35000欧元。还推出了新款R5,售价为25000欧元,以及展示了电动Twingo的原型车,预计2026年上市时售价将低于20000欧元。大众和宝马同样将基调定在了廉价车型上面。大众旗下斯柯达的插电混动SUV Elroq于本月早先时候亮相,价格在3.3万欧元,小型车ID.2all有望于明年年底前推出,售价低于2.5万欧元。
暂且不说低价能否救市,更低的价格背后,考验的是车企在生产制造方面能否进一步降本。巴黎车展CEO Serge Gachot也表示,“(欧洲)与中国电动车在成本上仍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在缩小。”不难看出降本成为欧洲车企接下来的必经之路。
目前,欧洲汽车制造商为了降本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将生产制造体系进行革命性的优化。比如,大众汽车去年开启降价背后,是因为其新一代车型全面采用MQB模块化平台技术,这套技术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关闭工厂成为最有效、快速的降本解决方案。目前,只有宝马和大众的欧洲工厂产能利用率超过90%以上,雷诺达到了76%,通用和PSA的产能利用率为75%,福特70%,菲亚特为65%,但关闭工厂需要考虑本土人员就业问题,一但遭到本土工人的反对,只能将目标瞄向海外。
有专业人士预测,欧洲车市的下滑还将持续3年。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欧洲新车需求正在下滑,这就意味着欧洲车市产能过剩。对中国市场而言,会进一步加速欧洲车企向中国倾销过剩的汽车产能。届时为了抢占市场,进一步拉低进口车价,加剧中国车市内卷。
不过,就目前来说,中国车市非常拥挤,如果欧洲制造商没有精湛的技术,更高效的成本控制以及深入人心的品牌力,或许留在欧洲才能尊严的活着。反之,对于如今中国车企出海来说也是如此。
中国品牌出海:从挣钱到树口碑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国车企都在坚定出海战略,坚持国际化发展。像长城、比亚迪、奇瑞、吉利这样的头部车企,都拥有数十年的出海经验,不论是在第三世界国际建厂出海,还是寻找当地经销商合作等方式,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出海的道路,且取得不错的销量成绩。
对于如今中国车企国际化来说,一昧的追求销量扩张已经不够了,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市场建立起有美誉度的口碑,“有尊严”的出海。
简单来说就是“高质量”出海。从今年参加巴黎车展的中国车企来说,大家似乎都是奔着这个目标来的。今年的巴黎车展被业内称为“中国车企与欧洲制造商正面交锋的舞台”。
一方面,是因为在巴黎车展开幕前,欧盟正式通过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加高征收关税的提案。另一方面,丰田、现代、奔驰、本田和日产等国际知名企业并未参展,而中国汽车包括有比亚迪、零跑、红旗、东风、广汽、大通、小鹏以及创维以等9家中国汽车品牌参展,推出新款电动车,这让中国车企与欧洲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更为显著。
比亚迪带来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依靠强大的成本控制,与欧洲市场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较高下。小鹏汽车则与大众合作,推出了新款P7+轿车,定位高端,意在与宝马和奔驰的中型车型进行竞争。与Stellantis合作的零跑汽车的T03车型零售价为18,900欧元,其大型家用车C10在欧洲的起售价也仅为36,400欧元,价格相较欧洲同级竞争对手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