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巴黎车展,宝马集团旗下两款BMW新世代概念车首次同台亮相。作为宝马集团电动化转型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BMW新世代概念车和BMW新世代X概念车,既是对宝马品牌“纯粹驾驶乐趣”的完美传承,也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独特诠释。
对于一家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转向智能化的浪潮下,如何平衡沿袭已久的传统与日新月异的变革,对其庞大的设计团队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在线采访了宝马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圣·霍伊顿克先生,听听他对BMW新世代概念车和BMW新世代X概念车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是如何看待的。
上世纪60年代,德国经历了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年均GDP增速达到近8%,私人消费活跃,固定资产投资旺盛,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德国的“经济奇迹”。伴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发展,汽车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消费需求。宝马公司顺应时代趋势,接连推出了BMW1500、BMW1600、BMW1800、BMW2000、BMW2800等车型,深受消费者喜爱,一举开创了“高档运动型轿车”细分市场。“驾驶乐趣”也是在这一时期被确立为宝马品牌的核心理念,不久之后则衍生出“纯粹驾驶乐趣”这一品牌主张。
面对智能电动车革新的汹涌浪潮,宝马选择从上世纪60年代的新世代系列车型中寻求灵感。作为宝马设计团队的负责人,霍伊顿克认为消费者对于像宝马这种品牌推出的电动车,设计上的偏好一定是偏向经典款车型,尽管新世代车型会带来包括外观、质感的全新变化,但BMW的精髓并未改变,依旧兼备优雅与运动。他们试图通过车身设计中精准的线条让消费者体会到这是一款驾驶者之车,并相信它会带来非常精准的操控和感受。
可以肯定的是,BMW新世代概念车和BMW新世代X概念车中90%的地方将被量产。从概念车身上,我们看到未来宝马的SUV款新世代车型的前脸设计就是纵置的进气格栅,新世代轿车车型则将采用横置的进气格栅。
原因无他,格栅就是BMW车型极具辨识度的特征。对比现款车型的前脸设计,在新世代概念车这两种设计当中,前脸变得更为简练,同时也更加细致。然而不管设计上如何创新,霍伊顿克始终认为宝马的新车还是要能够凸显BMW的精髓,也就是消费者能够一眼看到这是一款全新的车,同时又能够第一时间想起经典的BMW车型。
作为一款面向未来的纯电动车型,宝马为新世代车型搭载了800伏高压平台,电池电量从10-80%所需的时间也比现款车型减少了30%,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同时,第六代BMW eDrive技术将采用圆柱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超20%,整车效率提升25%,续航里程提升30%。
如果说电动化带给汽车行业的是驱动形式的改变,那么智能化则深刻影响着人与车的交互方式。与单纯车内大屏幕的堆砌和取消实体按键以语音控制替代的趋势不同,霍伊顿克认为,让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直观的显示出来,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的去控制它显然更重要。“不要去妨碍驾驶体验,这对宝马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因此霍伊顿克和他的团队对取消实体按键这件事总是慎之又慎。
然而,智能化的时代车主们在车内总是要处理远超想象的繁杂信息,即使他们正在驾驶当中。霍伊顿克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全景视域桥。
这是一种彻底取代仪表盘的创新设计,以驾驶者为中心,丰富的信息分层分区域的显示在前风挡下沿的玻璃上,通过方向盘上的触控区域,驾驶者可以自由的定义哪些信息可以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真正做到“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同时,异形的中控屏幕略微向驾驶者倾斜,这也是宝马为打造纯粹驾驶乐趣的惯用手法。
霍伊顿克认为全景视域桥的量产落地,完美契合和宝马的驾驶理念,且未来会成为行业常态。他非常开心宝马是行业里第一个推出并搭载这一技术的企业,一如BMW iDrive引领了上一个时代人车交互的范式。
同智能座舱的理念相似,当霍伊顿克被问及宝马如何看待如今智能电动车都会在车顶凸显出与智能驾驶有关的零部件,例如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时,他表示并不认同这种设计趋势。
对宝马而言,智能化的技术应当在客户需要的时候才出现,而不是一直“堵”在用户面前。他们认为使用数字化技术不只是用来炫耀的,而是要让用户们、车主们能够去实现汽车的个性化,使得它成为自己的车,个性化的车,让客户自己来决定他们想在显示屏上看到什么样的功能。
显然,面对“智能电动车”这一全新命题,即将量产的BMW新世代车型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智能座舱交互,亦或是对智能驾驶的使用理解,宝马都给出了一种与中国车企全然不同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