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显然对于非量产车,本身就没啥意义,尤其是对于非量产版的电车,电车要只是快,太容易了。电机扭矩大,成本低,关键是它不同于燃油车,一颗不够可以装两颗,两颗不够可以装三颗,这次小米刷纽北的车就直接装了三颗电机。所以只要你肯砸花钱,专门攒一辆电车去刷速度,毫无技术难度。甚至钱到位了,从组装到调试,再到刷圈,你都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国内外大把专业团队保姆式的代劳,你要做的只是提供自家车外壳的准确数据和建模。
我看到网上有段应该是雷军的近期采访,他说得也很实在:虽然刷了纪录,但我们和保时捷还是差距很大,人家刷纪录的是量产车,而是大批量的“真”量产车。哈哈,看来小米和雷总还真是盯死了保时捷,不是米粉们自嗨哈。这几天看了下海外网友的相关评价,热度远没国内高,而且不少低嘲热讽,当然后者我觉得纯粹就是“酸”,起码说明我们有钱,你们这样玩得起吗?蝙蝠侠不是都说过吗,我的超能力就是“有钱”,不服你咬我啊?!
回到量产的SU7 Ultra,接着聊热门问题。它卖80多万,贵不贵?我认为不贵,无论车规级碳纤维结构件,还是碳陶刹车碟,倍适登EVO T1绞牙避震的市场价都摆那呢,很透明。更何况还有车的成本、三电机和电池的成本,各种内外件的成本,这台车小米确实就没赚你钱,真的就是“交个朋友”。
那么,它值不值?我觉得不值,这一大堆的疯狂堆料,堆出了个啥?主要就是1.98秒的零百加速,以及尽量要做到过程中不打滑、控得住刹得住,对吧?但这个成绩,其实没啥现实价值,因为你根本就开不出来。这时就有人肯定跳出来,萌哥你小看我的驾驶技术;这不是驾驶技术的问题,也不是什么路况条件的问题,大多数人对1.98秒的加速没有概念。
一台车要达到这样的零百加速,它全程的平均加速度要多少呢?大约14m/s²,我换个能听懂的说法,中学学过,重力加速度是9.8m/s²,所以比如蹦极,你从高处一跃而下的零百加速是多少呢?2.83秒。所以,首先问你,敢蹦极吗?敢,好,那再问你,以超过蹦极至少1.4倍的加速,过程中你还不能闭眼哆嗦尖叫,得全程踩死油门,把稳方向盘,你还能做到不?所以,你看,花了80多万,堆出了个只能挂嘴边唬唬人的数字,你觉得这钱花得值不?
当然你可以说,只聊速度多庸俗啊,我可用上了和300万以上大超跑同样的碳纤、刹车和悬挂,这不牛逼吗?问题是,这些东西是牛逼,也要看装在什么车上。这好比玩游戏叠BUFF,属性再厉害,你也得看叠在哪个英雄身上?对吧?市面上的“买车菜”大把,主打性能和速度的电车也不少,为啥别家都不带这么玩?拿金锄头种地,没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