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智驾、智舱热潮再起,你会发现比亚迪近段时间来频密出大招,各种科技狠活让人眼前一亮。难道比亚迪这么神,可以不需要投入时间与资源研发,一下变出现成的智驾、智舱科技?你错了,其实比亚迪很早就投入智驾领域作研究,例如小编曾经在 2012 年试驾速锐时,就在其上体验到遥控泊车的功能。
虽然以如今的标准来看,那时用遥控器操纵速锐行驶的技术还算不太上智能驾驶,但不可否认的是 …… 那时有这种技术,并且品质稳定到可以投放在市售车上的车厂唯独比亚迪一家。
速锐的引领而行,乃至如今比亚迪智驾与智舱技术的快速发展,少不了比亚迪很早就投入发展电动化技术所积累的能量,理由很简单 …… 今日我们在车上能看到的各种智驾功能,都牵涉到传感器、电机运作,以及车辆域控整合、逻辑算力、冗余能力 …… 各方各面。好比图中的方向盘自动运转,传统液压辅助式方向机就难以办到,得有电控 …… 等一系列机制才行!
比亚迪很早就具有这些部件自主开发、制造,以及软件设计的基础。因此面对智驾与智舱的热潮再起,发力自是底气十足,在技术的迭代更新上更是超前一步。
让我们跳过智驾发展中一系列例如定速巡航、ADAS…… 技术演化过程,在当下主流的 L2、L2+ 级智驾领域中,比亚迪智驾技术放大招的历史一刻,当推 2023 年时的腾势 N7 上市,其配备的 " 天神之眼 " 高阶智驾辅助系统,聪明与可靠表现堪称一时之选,可以想见比亚迪在此之前的研发投入有多大。
紧接着,就是比亚迪一连串出招的节奏,包括在 2023 年底获得国内第一张高快速路段有条件自动驾驶(L3 级)测试牌照。还有在今年年初 " 比亚迪梦想日 " 活动上 ,发布了凭借自身电池、动力总成、汽车集成、电动化、半导体、智能化、材料科学、电子研发跨领域工程能力,所开发出来能让车智电融合还加上 AI 科技的 " 璇玑 " 智能化架构 ,将智驾、智舱不可或缺的 " 整合控制 ",透过一脑(中央大脑)、两端(车端 AI 和云端 AI)、三网(车联网、5G 网、卫星网),以及四链(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的深度贯通、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准控制打好基础。
再而后,就是比亚迪在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暴增 40%,智驾研发团队也扩编到超过 4000 人,构建了一整套全栈自研智驾研发体系。
很明显,比亚迪已经打好从 L2 到 L2+、L3 级高阶智能驾驶的技术基底,甚至留好了进一步升级的空间,未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产品布局来灵活应变,研发更强、更多样化的智驾机能。再加上比亚迪独家,从原料到研发、到零部件生产、到整车集成、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将最新智驾科技迅速且广泛投放到旗下车型上,也就势如水到渠成。
所以 …… 回答一开头的提问,自研是比亚迪品牌核心经营理念,也是正循环成长的必要元素,要比亚迪不自研智驾技术,那是不可能的!
目前,比亚迪 L2 级智能驾驶系统搭载量已突破 350 万,达到 L2+ 级智驾辅助机能的 " 天神之眼 " 已搭载于品牌旗下众多车型上实现交付,并且自有的智驾数据基座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 天神之眼 " 智驾系统也在不断进化升级中,能实现全国无图高快领航、自动泊车、AEB…… 等智驾技术量产即交付;全国无图城市领航、代客泊车、高速爆胎稳定控制 …… 等智驾技术年底前 OTA 升级提供。
自研与合作并行
已经如此强大了,比亚迪还和华为合作是为什么呢?答案在于比亚迪对智能驾驶技术采取自研与开放优秀供应商合作双线并行方式开发。
自研部份,比亚迪会将全栈自研的 " 天神之眼 "(BAS 3.0)智驾方案投放到比亚迪王朝系、比亚迪海洋系的车型上。将 " 天神之眼 "(BAS 3.0+)智驾方案投放到仰望 U8、腾势 Z9GT……,让这些车型具备易四方泊车、易三方泊车、高速爆胎稳定控制 …… 这些比亚迪独家的智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