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个月,就从欧洲炙手可热的电池明星,走向裁员关厂卖资产,甚至破产,衰败的速度实在令人震惊。
毕竟这家电池独角兽,曾被视作是欧洲电池的希望,甚至被冠上欧洲“宁德时代”的名号。
成立8年时间里,在欧盟以及其他政府的推波助澜下,Northvolt 收获的股权、补助等融资总额,已经达到约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450亿元。
就在今年年初,Northvolt 才刚获得50亿美元的融资,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中,资金最充足的初创公司之一。
去年年底,Northvolt 曾透露出上市计划,打算在2024年或2025年进行IPO,两年内上市。
可如今,怎么会千亿融资耗尽,落得个破产结局?
千亿独角兽为何破产?Northvolt 的衰败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来讲述。
首先是“内因”:Northvolt 自身存在的问题。
最重要的技术层面,Northvolt 就遇到了挑战。电池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了一些技术性难题,例如,电池存在质量问题,良品率较低,不合格产品需要返工,很大程度上拉低了生产效率。
此外,Northvolt 还面临着电池原材料短缺,需要大规模进口。
这还要归咎于Northvolt 的野心,试图太快做好太多事,想从电池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回收,全部打造成一体化,打造出欧洲的电池产业链。
但一口吃不成胖子,这家2016年成立的公司,实际上还没有具备这样的实力。
特别是出现财务问题后,Northvolt 不得不关闭电池材料工厂,电池材料只能进口,反而更加依赖亚洲电池供应链。
在双重因素影响下,Northvolt 的产能低下,原本计划年底达到一周51000个可交付单元的生产计划,2026年在欧洲实现每年16 GWh的产量,可实际上产能远远达不到预期,产品只能延迟交付。
正因如此,今年6月,Northvolt 就由于没能按时交付,错失了宝马20亿欧元(约151亿元)的大订单。
同时,Northvolt 的困境,也是“外因”大环境使然。
最大的竞争压力,就来自于前面提到的亚洲电池供应链。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前十名的公司全部来自中国、韩国以及日本,特别是中国的电池供应商,占据全球市场大约85%的份额。
亚洲的电池产业链,沉淀时间更久,更加成熟和完善,得到的扶持也更长久稳定。
相比之下,Northvolt 就显得格外“年轻”,虽然欧洲为了打造自己的产业链,也在“举全洲之力”支持Northvolt ,但这些扶持也是在近几年才集中起来的。
而且,Northvolt 对少数关键汽车制造商的依赖度很高,其中包括大众、宝马、沃尔沃等欧洲汽车巨头,从他们手里接过了高达500亿欧元(约3774亿元)的订单。
尤其大众,还是持有Northvolt 21%股份的最大股东。
但目前来看,欧洲汽车工业正遭遇寒冬,裁员消息接连不断,欧洲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脚步放缓,寒气也蔓延到了上游供应商。
需求本就减弱,还因为产能不足被宝马退单,Northvolt 的处境更加严峻,这些大客户也逐渐对Northvolt 失去信心。
今年10月下旬,沃尔沃宣布不再给Northvolt 任何投资,并且还提出,希望收购双方2021年建立的合资公司的100%股权。
随后,大股东大众宣布,大众在Northvolt 的董事会成员也即将退出。
大客户接连撤退,投资者对Northvolt 的发展就更加担忧了,所以当财务岌岌可危,Northvolt 试图再筹集3亿美元的救助资金时,已经没人再站出来,连瑞典政府都不愿再投资,破产最终成为定局。
欧洲大力扶持Northvolt,本意是建立起自己的电池产业链,减少对亚洲电池厂商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