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桑塔纳国产化率提升,上汽大众的高质量生产体系也初步形成,并坚定上汽大众坚持国产化自主研发的信心和决心。数据显示,1999年上汽大众销量突破23万辆,继续保持国内轿车市场的“头雁”位置,优异的成绩面前上汽大众开启进阶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基于此,中国消费者对汽车舒适、空间、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上汽大众敏锐捕捉到中国消费者购车、用车需求的变化,2000年帕萨特正式登陆中国市场。5年内,上汽大众帕萨特在中国市场交出超40万辆的销量成绩单,成为继桑塔纳后上汽大众的第二张“王牌”并重新定义中国市场B级车标准。
国产帕萨特成为经典,源于上汽大众研发实力提升。由于与奥迪共用平台、搭载创新技术、时尚设计等,国产前帕萨特已在海外市场名声大噪,但帕萨特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简单的“复制”远远不够。早在帕萨特国产前,1992年上汽大众便派遣九人小组奔赴巴西圣保罗,参与大众、巴西拉美汽车公司的联合开发,加速自主研发技术的储备。随后,上汽大众投资超30多亿元建设拥有试制试验基地和专业轿车试车场的技术中心。国产帕萨特下线前一年,上汽大众挑选40名年轻工程师前往德国大众进行历时三年的开发全流程培训,回国后成为技术中心各领域的核心骨干。
1999年,国产帕萨特正式下线。同时,上汽大众为其“量身定制”的第三工厂,制造工艺达到世界汽车工业最新水平,并将空腔注蜡、激光焊接、涡轮增压等前沿科技引入中国。对于该工厂,时任大众集团董事长皮耶希认为“上汽大众第三工厂是大众集团最现代化的样板工厂,国际上最先进的汽车厂”。
据了解,根据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大空间及舒适性的需求,上汽大众针对帕萨特进行本土化创新。相比海外版车型,中国版帕萨特在车身长度上加长77厘米、轴距加长100毫米,轴距的加长使得国产帕萨特的车顶“彩虹”线条弧度更为舒展,外形更加优雅,更使其拥有堪比C级轿车的后座空间。一位帕萨特车主回忆称:“对于首款国产帕萨特最深的印象就是,那一道空前的如彩虹般的车顶弧线。”而从帕萨特开始,奥迪A6、宝马5系、奔驰E系纷纷效仿,专为中国市场推出加长版。
随着上汽大众技术创新提升,以及对中国市场理解的加深,2005年帕萨特领驭、2011年全新一代帕萨特、2021年“双前脸”帕萨特等车型陆续走入市场。今年9月,上汽大众帕萨特 Pro携手帕萨特2025出众款组成的帕萨特“380TSI家族”正式上市。有专家表示:“帕萨特的推出,标志着上汽大众摸索出满足中国用户实际需求的新路,也夯实上汽大众本土化创新研发的基石。”从帕萨特的国产可以看出,“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在上汽大众坚定走“以自主研发和中国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发展路线时已经显现。
电动化矩阵新启航
相继甩出桑塔纳与帕萨特两张“王炸”后,上汽大众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推出Polo、朗逸、途观等家喻户晓的爆款车型。燃油车时代,上汽大众承载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断进阶的车型推出更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繁荣。
然而,当汽车市场再次进入变革期,让众多车企面临新的挑战,身处其中的上汽大众再次凭借敏锐洞察力及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在变革的十字路头迅速抓住时机,切入新能源市场紧跟时代步伐。早在2009年,上汽大众便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纯电动轿车。2010年,Lavida朗逸纯电车型在北京国际汽车展展示发布。此后,上汽大众开展电池包、电池控制系统研发和整车控制器等开发,不断提升电动车研发能力。2018年,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陆续上市。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初期,面对自主品牌的转型与纷纷入局的造车新势力们,大部分的传统外资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持观望态度,而上汽大众在2020年推出电动化品牌ID.家族首款国产车型——ID.4X,对外释放“大象转身”的明确信号。目前,上汽大众ID.家族已形成由ID.4X、ID.3、ID.6X组成的产品矩阵。数据显示,去年上汽大众ID.家族以13万辆的成绩稳居合资纯电销量榜首,今年前10个月,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11万辆,位列合资纯电销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