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又有人会认为这篇文章在扯淡,车媒花了大篇幅却不讲车。嗯……确实,这不是一篇不思考就可以看懂的文章。关于理想汽车升级OTA6.5,我们就讲三点。第一,升级了哪些东西?第二,现在它可以做到什么?第三,实际体验如何?
升级OTA6.5后的核心关键点——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技术架构,行业首个车位到车位的智驾产品全量推送。具备全方位主动安全防护能力和行业首发的全自动主动紧急转向AES。短短两句话,看似有点深奥,实则一点儿也不简单。
大家最熟知的应该就是端到端(E2E),可以理解为我们前面讲到的系统一,它很快,依赖直觉与本能。实际上端到端模型,它是一个One Model的结构,是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输入是传感器,输出是行驶轨迹,全部由一个模型来实现,中间没有任何规则。端到端大幅度提升了安全、舒适和效率,具备更拟人化的驾驶方式。
而VLM(全称Visual Language Model)就是系统二,可以有意识的分析思考。VLM模型是视觉语言模型,理想汽车第一个将视觉语言模型成功部署在车端芯片,使其具备了应对未知场景的逻辑思考能力。它能像人类一样深刻理解物理世界的复杂交通环境和中文语义;并且辅助端到端,解决安全、导航、法规和舒适等方面的自动驾驶业内难题。
说白了现在理想汽车在使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时候,它的底层逻辑更像人类的大脑,去做判断和处理。核心的优势就是可以保证大部分场景下,可以做到“高效率”,就像老司机开车一样。大幅度的提升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现在多数支持智能驾驶车型比较广泛的——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
VLM整体的算法架构是由一个统一的Transformer模型组成,将Prompt文本进行Tokenizer编码后将前视120度和30度相机的图像以及导航地图信息进行视觉信息编码,通过图文对齐模块进行模态对齐,统一交给VLM模型进行自回归推理。直接优势是可以解决小部分场景下的“高上限”,在应对一些相对复杂的路况,它“不傻”、“不纠结”,会自主思考走还是不走,转还是不转。另外也会从中控屏幕上显示出感知系统是在进行怎么样的状态,并以文字弹窗或者图弹窗根据需求提示。
现在你依旧需要自己打开车门,然后上车,系上安全带……嗯,没错!但区别于以往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现在OTA6.5的版本只需要你说一句“理想同学,我要去哪哪哪……“,然后点击一键智驾的按钮或者对车机说一句”理想同学,我们出发吧“,车位到车位间的智驾就能直接启动。当然如果你开到半路,或者在路边的车位突然想起用智驾,理想同学也可以轻松完成。抵达目的地后,不论是露天停车场、园区内,还是多层的地库、立体停车场,车位到车位都可以支持,真正实现全程无接管。
老司机虽不能说阅车无数,但主流的智驾功能车型基本都体验过,即便如此,在实车试驾的时候,有几个场景还是觉得蛮触动的。出发停车场窄路处理这些倒不惊讶,遇到闸机那一刻,潜意识的还是想主观去控制车辆制动,实则车辆自己会自动停下,等你缴费抬杆之后继续行驶,不需要你去接管。
类似的场景还有进出收费站,车辆会通过视觉语言模型识别收费站的ETC通道,抬杆之后不会快速加油门,而是慢慢往前走,就跟我们日常驾驶认为在观察前方路况一致。这两条在很大程度上为理想实现端到端(车位到车位)实现全场景0断点覆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U型掉头功能也是常见工况,比如中间有花坛或者提前掉头场景,都可以应对。它基于人类司机的数据,结合路况会输出一条合理的轨迹,不再一味的依赖导航信息和前后车道的拓扑链接关系。当然这种相对复杂的工况,对于车辆硬件的侧向感知能力也有非常大的考验。
同理环岛场景依旧复杂,我相信即便是开了3-5年车的朋友,环岛也不一定开得明白,这个是实话。光一个转向灯肯定就有争议,什么时候打?进环岛怎么打?出环岛怎么打?包括车道的使用,要是再加上陌生路况开着导航,也许就会有朋友手忙脚乱了。在这种场景下,理想汽车这套智驾系统进出环岛的决策都是比较果断的,当然更不会开错出口,有趣的是它精准的识别和预测侧边切入车辆的行驶轨迹的同时,还会进行合理的博弈。
整个过程你在驾驶位,它的表现并不会带给你坐过山车的刺激感,也不会有去抢方向的冲动,而是平稳有序,给你满满的安全感。
除了这些,于我来说这个OTA6.5版本的智驾系统体验过程,最大的感触是高效!没有犹豫不决、没有跟车“死磕“、没有心惊胆战,导航显示多少分钟的路,它就能以差不多的时间抵达。如果是以降低通行效率换来的智驾,那就毫无意义。所以有人会说理想汽车的城市NOA会有一些激进,甚至变道的时候会先0.1秒动方向再同步自动打转向灯(感知有足够安全距离状态下)。但我们日常开车不就是这么开的吗?如果早早的打转向灯,这个变道行为大多会以后车贴近,变道失败告终。可以说理想汽车的智驾,更多的符合了“老司机”们的开车习惯,在追求更安全高效的同时,拟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AES是全自动紧急转向功能,目前行业中大部分的AES都依赖于驾驶员对于转向有动作才会触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反应和执行的时间。AES支持最高的激活上限是135km/h,在专业试车场内老司机也以120km/h的时速,体验了一把“消失的前车“。先不说人为是否有避让能力吧,大概率这种情况,脑子一片空白,嘴里喊一声”啊“,应该是比较普遍会发生的现象。封闭的专业测试场地相对没有复杂的路况,但AES必然会在遇到类似危险的时候,最大程度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AES和我们熟知的AEB会基于对场景的预判,在遇到危险时,自行分配最优的处理方案。
总结
显然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经过三次技术跃迁和产品升级,来到最新的「端到端+VLM」技术架构之后,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着实已经处于第一梯队了。智驾最优的体验,一定是在安全的同时具备拟人化的驾驶方式。舒适性、效率、上限都在理想OTA6.5版本上都迎来了全面提升。想必在全面推送后,理想汽车在智驾的领域,又会掀起一波技术革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