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搞掂第一批购车的用户。不过,大定可以造假,销量则没法忽悠,一如售楼那般,制造繁荣的假象,真正入住时,才发现整栋楼只有你家里开着灯。
第二,炒概念。传统车企炒概念的几乎为零,到了新能源时代,车企高管们都活跃了起来,炒固态电池者不在少数,且在炒的过程中加入“落地”、“量产”、“上车”甚至“半固态”等等让人摸不透的文字,企图让人相信。要知道的是,固态电池目前多个难题仍未被克服,即便克服,也只能搭载在高端车型上,想做到“普及”,不知得等到何年何月——曾下定决心做固态电池的车企,别烂尾便好。
第三,炒智驾也是非常流行,为了让人信服自家的智驾多么强,一是将市面上的智驾分出几个级别,随后将自家的放在第一梯队;二是在法规都没开放之前,就宣传自家的智驾达到了何等级别——政策都未放开,达到了极高的层次又有何用,难道不会误导消费者自己驾驶的就是自动驾驶车辆?
第四,制定高不可攀的目标。这一点今年非常明显,尤其是小鹏汽车,前11个月累计销量只有15万辆,和28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达成率仅刚好超过50%;智己汽车,目标达成率甚至不到50%——目标的制定,会指引一年的规划和走向,消费者亦会关注,若远远达不成,这和“夸夸其谈”、“烂尾”并无区别。
今年6月份,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痛批行业内卷、直言企业需要利润,一时引来群嘲,但我认为,“是否有销量”、“是否有利润”确实是判断一家车企能否走得长远的基本标准。
从最新一期的周销量榜单来看,排在前十的新势力中,蔚来的排名在迅速下跌,智界、阿维塔虽有上榜,仍处于末位的危险位置;再看其它,诸如东风纳米、智己以及“All in”的享界,背靠大树有兜底的保险,但偏低的销量不免给人不稳靠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