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冲击,ID.与众承载着大众转型新能源的希望,然而尽管挂上了金标,但大众安徽推出的首款车型ID.与众却接连遇挫。虽然7月份才正式上市,但11月就火速推出了电池缩水同时价格降低的改款车型,但目前来看依然反响平平,甚至销量成谜。
说实话,在上市之初金标大众还是很受关注的,彼时一方面因为新车采用了噱头十足的“金标”,另一方面则是ID.与众是大众安徽的首款车型,所以关注的很高。大众品牌中国 CEO 孟侠也曾表示,“ID. 与众以其前卫设计、纯电驾驶和一流用户体验,进一步扩充了大众汽车纯电 ID. 家族的在华产品矩阵,将助力品牌吸引到更多追求新生活方式的年轻用户。”诚如孟侠所言,该车上市之初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目光,被寄予厚望。
但遗憾的是,此后的销量却十分打脸,可谓上演了“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销量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三季度 ID. 与众累计售出 373 辆,其中 7 - 9 月销量分别为 175 辆、77 辆、121 辆,销量可谓十分惨淡。
要知道,ID.与众所在的细分市场其实是十分火爆的,包括特斯拉Model Y、小鹏 G6等众多车型都有着动辄大几千到数万台的销量成绩,而ID.与众的销量表现仅有数百台,两相比较,很难不说ID.与众的销量不惨淡。
事实上,为了应对下滑的销量,ID.与众方面也并非没有采取措施,其于11月上旬火速推出了改款车型,该车型全系售价下调了4万元,售价16.99-20.99万元,和7月份上市的“老”车型相比整体配置基本保持了一致,但同时对电池进行了缩水。
以入门款长续航版为例,此前老款车型搭载的是82.4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621km,而24款改款车型则缩水成了80.2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614km。电池和续航的缩水也被部分消费者视为ID.与众的诚意不够足,是为了控制成本以便降低售价。
虽然改款ID.与众降低了售价,但是就目前来看其前景依然不乐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20万上下的新能源市场堪称一片红海,众多车企在此区间重兵布局,新势力品牌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凭借先发优势、创新理念与强大的科技背书,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同时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新能源品牌,像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深蓝、极氪、领克等,依托深厚的造车底蕴、庞大的本土供应链优势以及对国内市场的精准洞察,推出的车型也极具性价比与实用性。
而其上述品牌推出的ID.与众竞品车型在三电和智能化方面也拥有更强的实力。比如目前主流自主新能源品牌的产品已经普遍使用基于800V快充技术的三电系统,电量从10%充至80%往往仅需要0.25小时,比如新上市的领克Z20快充时间就是如此,小鹏G6也仅需要0.33小时,而老款ID.与众从20%充至80%充电时长竟然还需要0.58小时,其技术如何恐怕不言自明。此外在智驾、车机系统响应速度方面,ID.与众同国产一线产品相比,也难言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