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从动力类型看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多动力格局长期并存。中国新能源2024年渗透率预计达到47.2%,2030年渗透率超80%,预计未来3-5年,EV、XEV、ICE比例将达到4:4:2。
1.3 从海外看
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全方位出海。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600万辆,同比增长22.2%;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预计680万辆,同比增长13.3%。
海外市场广阔天地,中国品牌大有作为。
1.4 从产品属性看
汽车正在向多功能平台产品转变。未来的新汽车将是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计算终端、数据采集载体以及移动储能单元,也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汽车的属性变化也将给我们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带来新的机遇。
1.5 从技术变革看
新能源、数智化技术应用将重塑汽车产业格局。下一代电池正成为产业竞争制高点,产业化进程加快。新能源只是序章,数智新汽车才是真正的未来,5G、芯片等技术群突破,推动汽车产业向数智化快速转型,重塑研产供销运全价值链。商业模式、产品形态、营销模式、生产方式等,都会呈现新生态。未来的新汽车将拥有类人架构、人类智慧和超人能力。
1.6 从前瞻布局看
低空经济是风口,陆海空一体化出行生态成大势所趋。未来,飞行汽车将在产品端、系统端、运营端孕育一个新的、庞大的生态网络。近期,我们与亿航智能签署了合作协议,共研共创飞行汽车。在此,也诚挚地邀请各位伙伴参与进来,一同开启未来出行新篇章。
1.7 从合作模式看
不断诞生新的合作关系。传统车企与传统车企之间:得益于中国品牌在数智化转型方面的引领,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从中国合作走向全球合作,协同开发全球化产品。车企与ICT企业之间:ICT企业在5G、AI等领域拥有的领先技术与汽车企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整车企业与供应伙伴、营销服务伙伴之间:数智化发展将三者之间的合作模式由链式向网状变革,构建起协同共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1.8 从全球化发展看
产业链出海成为大势所趋,全球资源整合成为必然。供应链为降低供应成本、增强海外供应能力,同样选择产能出海。明年进入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公司海外产能密集投产期,本地化生产将进一步打开销量,延续汽车出口增长势能。
1.9 从品牌传播看
流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互联网社媒平台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今年称得上是汽车圈流量元年,ICT企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各大车企积极转型,长安的高管也纷纷下场直播。在此,希望所有的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起宣传长安、推广长安。
1.10 从竞争态势看
竞争会加剧,但中国品牌会更加强大。竞争促进进步、竞争促进发展。我们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行业痛点为导向,通过创新、合作降低成本、加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解决共性难题,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汽车产业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参与者要有长期主义心态,不能只图“做短线、挣快钱”,要为社会、为股东、为用户真正负责到底。
下一步发展计划
2.1 战略目标
自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来,按照每年更新一版的速度,持续优化战略规划,当前已迭代至8.0版本。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挺进“13335”战略布局(即1个创新创业计划;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3个子计划;长安、深蓝、阿维塔3大品牌;引力、启源、凯程3大序列;欧洲、中东非、中南美、东南亚、独联体5大海外布局),与全体伙伴一道,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到2030年,公司总体销量5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35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30%,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长安会坚持十年愿景、五年规划、三年计划的战略管控,请关注2035年目标。
为此,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内,将采取“2345”行动,和合作伙伴一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2.2 2345行动
2.2.1 “2”是两大变革——以供应变革和营销服务变革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