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之所以要这样安排,是因为萤火虫是一款小型代步车,不但电池尺寸较小,就连电压平台和充电接口也都不一样。要想在蔚来目前的换电网络中兼容不同的标准是比较困难的。
从理论上来说,李斌的构想并不存在什么问题,看上去似乎是“头头是道”。但萤火虫这样的计划发布之后,却引来了广泛的争议。那么,它的争议点主要在哪里呢?
外界为何“不信”?
萤火虫是蔚来的第三品牌,这样的品牌,对蔚来汽车来称得上是战略性的动作。因此,在换电网络上另起炉灶,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是,为什么外界不太相信李斌的说法呢?
首先,萤火虫的定位是纯电代步小车,这是一个比较狭窄的市场。目前这个细分市场的爆款车型是比亚迪海鸥、五菱宏光MINI EV等8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高端一些的宝马电动MINI、smart等销量始终上不去。而萤火虫的起售价达到了14.88万元,属于该市场内的高端产品,前景有限。
实际上,就连低端代步车市场,也未必能够持续火爆。低端代步车的售价的确很低,但它的功能也过于单一,当它真的只能代步时,几万块钱的售价就不显得便宜了。从燃油车市场的发展经历来看,代步车的需求会随着整个市场的成熟而逐渐萎缩,纯电动代步车大概率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其次,给代步车配上换电模式,真的行吗?换电模式解决的,主要是纯电车型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但小型代步车车主往往并不太在乎这一点,他们的日均用车里程比较短,很多人还能够在小区内部、农村小院或者工作单位附近充电,并没有特别强的续航焦虑。耗费大量的资源,建一套需求没那么强烈的换电体系,似乎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