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余凯的说法大差不差。“智能驾驶三年大局可定”,他认为,“拐点来临”。在“2024中国经济新闻人物”的获选词里,他用了“技术奇点”,给出了“3年脱手开(hands-off);5年闭眼开(eyes-off);10年随心开(minds-off)”的三阶目标。
余凯指出,拐点三要素已具备:“第一,领先的算法;第二,足够大的算力;第三,海量丰富的数据。”
三年决赛圈,地平线不做袖手旁观的车端算力提供者,而是为生态伙伴打造高阶智驾 “样板间”,即基于征程 6P 的 SuperDrive 方案,拓展生态的上限,2025年量产。用余凯的话说,“向上捅破天”,有勇气拿出“敢上九天揽月”的气势。
征程 6P,是去年4月发布的征程 6 系列6个版本里的最高阶,算力可达 560TOPS的“六代机”,能支持高速和城市全场景智能驾驶方案。
余凯表示,这是“目前业界可以拿到的算力最大自动驾驶芯片”,现在已经顺利投片,并且会在今年第一季度内回片点亮,4月份完成实车系统部署。
据悉,目前SuperDrive实现了全国泛化,将在2025年Q3正式上车量产。算力有了保障,接下来就是算法、数据和工程能力。量产交付才是每一个方案团队的终极大考。
没有「银子弹」,应解决「真正问题」
过去一年多,智驾方案的营销话术逐月迭代,“端到端”和“大模型”,让人们耳朵起茧。苏箐“产品应该解决一些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天天不活在营销里”的观点,属实说出了看客的心声。
“我干了这么多年,对每年出现的新概念、时髦的词,已经完全没有感觉了。”苏箐认为,自动驾驶要超越人,价值才有拐点式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