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现在来看奥迪这样一个以动力系统作为区分做法,相当模糊混乱,毕竟动力系统并不是各级别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产品点,而且就目前新能源转型来看,能源类型的百花齐放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方向,难道奥迪这种以动力作区分的做法,在后续面对燃油、混动、纯电等多元化类型时,还要给车系数字后面再加上小数点不成?
这种明眼人一眼都能看出来的事情,你说奥迪自己知不知道更改命名体系的利弊?其实心里跟明镜一样,要不然也不会在用奇偶数来区分燃油与电动产品之时,在中国市场把A6L作为一个例外。
奥迪自己知道A6L在中国市场的地位,2024全年17.63万辆的销量是一汽奥迪的绝对销量支柱,其也知道这是行政级产品的一个标杆,更知道若是将这一招牌换掉,其在不断内卷的中国市场会更不好过。
明知道车系的命名是其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也是消费者群体对于一个车型、一款产品的认可,那么如此轻举妄动,就必然会引起消费市场的负面反馈。而且换个角度想想,这种轻易更改命名体系难道不是一种自身优势资源的浪费?
A4L改名为A5L
这么多年一个车系的命名早已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记,比如家用产品,A4就是首先想到的名字,但是现在A4给了新能源,就不得不改名叫做A5L,但是此前A5的定义是一台轿跑,在这种混乱的命名体系下,产品矩阵当中已经失去了此前精细的划分,品牌方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去重新建立名称体系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
好不容易在消费者心中立起了一个优质形象被迫更改,明明精细化的梯度划分被直接拆分,这不是昏招又是什么?而且说到最后,直接划出一半的命名体系给电动化产品,照目前奥迪缓慢的转型节奏,何时又能将这一矩阵填满呢?
#转型缓慢,进入“焦虑高峰期”#
可能有人会说了,奥迪这么做是为了彰显自身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坚决,把A4、A6这种传统优势车系命名从燃油体系转让给电动化体系,借着这个做法让人们看看我这转型可是相当坚决,而且我们的电动化产品和燃油车比起来一点都不差。
但是问题来了,这么多年的电动化转型预备期,奥迪均没有在市场掀起风浪,而且核心的电动化平台一拖再拖,已经错过了电动化产品进入市场的红利期;而且直接用电动化产品来填补一半的产品矩阵且要兼顾从低到高的全产品链条,奥迪具备这样的实力吗?消费者会对其表示认可吗?
中国作为奥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主销车型还都是A6L、A4L和Q5L这样的传统燃油产品,以2024年销量数据为例,这三款车型的月均销量基本上稳定在1.5万辆、1.2万辆和8000左右,但是反观奥迪的电动化产品奥迪e-tron和Q2L e-tron在2024年12月仅分别售出1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