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不适合新能源车的群体是前不久刚完成“封车”的一年两箱油大军,他们平时上下班不开车,买车单纯就是为了春节能够自驾回家,新能源的用车成本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多优势,反倒是不用在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少了不少麻烦。其次燃油车放大半年不开,无非就是影响车况,电瓶接个电还是能启动;但如果是新能源车放大半年电池报废了,大几万的换电池成本就完全得不偿失了。
提到换电池,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对于新能源车的担忧。燃油家用车就算开十几年后发动机大修,封顶基本也就一两万。但新能源车如果是电池故障或者老化,修车分分钟就是大几万的事情。如果你是几年以前买的电动车,很容易就陷入两难:换车吧,残值低得可怜;修车吧,换电池的价格比车辆残值还高。好几年时间从用车成本省下的钱,到头来还不够换车和修车。
地域限制的客观因素
除了个人的主观原因以外,还有很多人不买新能源是有着地域的客观因素存在。首先就是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冬天动辄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电动车的续航直接对半砍,开了暖气以后更是折上打折,同时电池在低温下充电速度也会大打折扣,在最需要开车的几个月寒冬里,却要面对充电慢加续航短的糟糕体验,因此很多人情愿接受每公里贵几毛钱的燃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