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纯电车型于去年8月6日正式上市,当时业内便对未来的增程版车型寄予厚望。要知道在鸿蒙智行的首发品牌问界当中,增程版车型的销量一直占据整体销量的大头。而享界又与问界同为鸿蒙智行阵营中的兄弟品牌,所以享界S9增程版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其真正起飞的关键。
此后不久,享界增程版谍照曝光,外观与纯电版大同小异,预计搭载1.5T发动机和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配备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售价有望下探至35万元以内。但截止目前,更多信息尚未披露,这也引发了关于享界品牌未来发展走势的诸多猜想。
表现不及预期,享界痛迎质疑
作为鸿蒙智行“四界”中的一员,享界的发展备受关注,也难免被拿来与其他三界进行比较。
目前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已成为鸿蒙智行旗下极为成熟的新能源品牌样本,今年1月问界交付新车2.18万,旗下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交付1.25万辆,连续10个月蝉联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第一,充分验证了高端新能源路线的可行性。
与奇瑞合作的智界不落人后,其中智界R7在去年12月发布增程版后订单火爆,仅3个月时间订单量已攀升至58000台以上。同时,根据综合消息报道,智界S7也将于今年第一季度推出增程版车型,主要目的无外乎进一步提振销量。
自上市以来,智界S7纯电版销量表现欠佳,尽管在余承东口中这是一款“以百万豪车标准打造,售价却只有二三十万的车型”,但市场买单率并不高。
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对此公开表达歉意,他解释称是智界S7的交付问题主要是奇瑞方面拖了后腿,团队没有适应节奏做好应对准备。不过,如果智界S7增程版如果尽早上市,那么智界品牌也有可能会迎来起飞。
作为对比,享界S9增程版的上市节点备受关注,从定位来看享界S9比智界S7高一个级别,但由于两款产品都是轿车,价格差距又并不悬殊,所以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进度”上的竞争关系。
如果晚于智界S7,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享界S9增程版或许会少了更多的“嚼头”。相反,如果享界S9能尽量在今年上半年推出,那么无疑会为北汽蓝谷带来巨大的市场信心。
然而,享界S9增程版推出时间的不确定性,让北汽蓝谷再次陷入争议中。
这背后更主要的原因是,享界S9纯电车型的表现,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9月上市到1月份享界S9纯电销量分别是2163辆、1982辆、1058辆、1192辆、643辆,整体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未来发展走向不够明朗,对外对内都构成了相应的压力与挑战。
一方面,北汽蓝谷为享界专门打造的密云绿色工厂年产能为12万+辆,但享界S9平均月销仅1000+左右,工厂的产能利用率陷入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看,享界并未像问界、智界、尊界助推赛力斯、奇瑞和江淮一样对北汽蓝谷起到拉升作用。对此,有投资者甚至直接向北汽蓝谷发问:还没有新车上市的尊界能让江淮股价提升?为什么一台享界S9却让北汽蓝谷不痛不痒?
在投资者看来,享界不仅在市场传播方面不尽如人意,增程版上市节奏也落后于智界R7,有必要对团队工作安排进行优化与改进。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华为赋能,提升北汽蓝谷在新能源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华为北汽双向加持,享界身负超车重任
目前,北汽蓝谷在业绩方面仍在“战略亏损”的阶段。
根据1月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看,北汽蓝谷去年净利润跌幅来到-65亿元至-69.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73.5亿元至-69亿元。
从持续亏损的状况看,北汽蓝谷还没有让市场明显感受到,享界与华为的出现对其形成的有力加持,同时很难不引起外界的发问,为何投身新能源赛道多年,却始终在利润上不见改善?
对此,北汽蓝谷进行了回应,综合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对利润空间形成挤压。
第二,北汽蓝谷过去一年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的力度,但具体的费用支出要等到4月29日年报正式披露才能得知。
第三,北汽蓝谷旗下产品矩阵呈现多元化,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完全体现,成本依旧面临压力。但好在销量上实现了快速的增长,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
过去一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达到11.4万辆,同比增长23.53%。这其中,极狐品牌功不可没,2024年下半年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全年销量同比劲增169.91%,超过8万台,这对其自身而言已经是莫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