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丰田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但在纯电技术的研发上却显得相对薄弱。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中纯电车型的占比仅为1.4%。以雷克萨斯为例,其在华销售的纯电车型RZ因“油改电”的争议以及智能化方面的不足,销量表现惨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产化后的雷克萨斯计划依托中国供应链加速技术迭代。
在三电技术方面,雷克萨斯将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同开发高性能电池,并积极探索丰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预计将在2027-2028年间落地。在智能驾驶领域,雷克萨斯将借助华为、百度等本土科技企业的算法优势,提升自动驾驶水平,力求避免走上“传统车企智能化滞后”的老路。
为了实现研发的高效协同,雷克萨斯将整合上海金山工厂与常熟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的资源,力求缩短研发周期,以“中国速度”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在供应链整合与成本控制方面,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成功经验表明,本土化供应链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关键。雷克萨斯计划实现95%以上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但在此过程中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供应商的筛选,虽然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完备,但高端零部件如高精度电机、碳化硅芯片等仍依赖进口,因此需要培育本土优质供应商或引入日系合资企业。二是氢能布局,金山区坚实的氢能产业基础为丰田提供了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然而氢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仍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突破。
寻求品牌与市场定位的平衡
雷克萨斯长期以进口身份塑造并维持其“高溢价”的品牌形象,但近年来由于销量压力,其主力车型ES的终端价格已跌破23万元,品牌光环逐渐暗淡。国产化之后,雷克萨斯需要重新定义其品牌价值。
在品质保障方面,雷克萨斯将通过独资模式严格把控生产标准,确保国产化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滑坡”,从而维护消费者的信任。
在定位上,雷克萨斯将寻求差异化,避免与BBA(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陷入价格战。它将聚焦“日式匠心+电动豪华”的独特品牌叙事,例如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高端车型,以突出其独特性和豪华感。
在定价策略与渠道优化方面,当前雷克萨斯纯电车型RZ的定价为35万-45万元,远高于蔚来、理想等竞争对手,导致销量低迷。国产化后,雷克萨斯需要调整其定价策略。通过本土化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将主力车型的定价区间锚定在25万-35万元,与特斯拉Model Y、蔚来ES6等车型展开直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