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款则是不断“挤牙膏”的小米YU7。从工信部的最新消息来看,小米YU7入门版续航就达到820km,各大核心数据都领先于新款Model Y,在巨大流量的加持下,是否真能把后者拉下神坛?
智界R7:爆发力强劲,后续表现还需观望
作为鸿蒙智行系列最新的中型纯电SUV,智界R7在定位和定价上都是奔着Model Y而来,但从去年2月正式亮相到9月份正式公布价格,它的受关注程度其实不算高。和它几乎同一时间亮相还有乐道L60、极氪7X等重磅车型,这些车型都号称对标Model Y,产品力也很有针对性,流量被分薄的同时,用户的敏感度也会降低。
更关键的是,智界品牌首款车型S7的销量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品牌尚未在用户心中建立清晰的认知,这无疑会给R7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但R7上市后的表现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去年11月交付量超1.1万,12月超1.5万,今年1月超1.1万,春节假期后两周(2月3日-2月16日)的销量超过4千台,高于极氪7X、乐道L60、小鹏G6、阿维塔07等同级车。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目前智界R7的累计大定已超过7万台,是25万以上销量最好的本土纯电SUV。
注意了,智界R7的订单基本都来自纯电版车型,价格更低、实用性更好的增程版还没开始上量,这意味着它还将迎来一波销量的爆发。
智界R7现阶段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大”字,它的尺寸比同级的本土纯电SUV都要大,与新款Model Y相比,其车身长度就多出了足足159mm。在电池方面,智界R7起步就搭配82kWh电池,入门版续航达到667km(CLTC),而Model Y入门续航仅为593km。
另外,纯电版全系采用800V平台,全系标配空悬,次低配开始配备ADS 3.0高阶智驾系统,这些高价值配置也切实增强了智界R7的竞争力,再配合略低于Model Y的起步价,账面产品力确实非常吸引。
客观地讲,智界R7的打法还是挺简单粗暴的,基本就是靠更大的尺寸、更丰富的配置、相对更好的性价比,以及强劲的宣传攻势去冲击市场。这种一味“做加法”的做法在短期内会有较大杀伤力,但在“技术保鲜期”越来越短的新能源市场里,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学会并赶上。
小米YU7:不做正儿八经的SUV,往往更有魅力
再来看看小米YU7的情况。与智界R7类似,它在账面参数上也是主打一个“以大欺小”。
根据已公布的信息,小米YU7的车长达到5米(4999mm),车宽接近2米(1996mm),轴距达到3米,整体比Model Y大上一级。电池配置上,入门的两驱版采用了一块96.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搭配19寸低风阻轮圈的情况下CLTC续航达到820km,比采用100kWh三元锂电池的智界R7(CLTC续航802km)还要长,是目前续航最长的纯电SUV。
小米YU7的动力参数可以用“恐怖”来形容,YU7四驱版采用前220kW与后288kW的电机搭配,总输出功率达到508kW!而新款Model Y四驱版最大功率仅为331kW,不到小米YU7四驱版的7成。
若只看数据,小米YU7的确很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它各方面的实际“跑分”成绩会胜过许多同级车型。不过,市场从来都不是以参数论成败的,再好的技术,再强的性能,也必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大前提。
小米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往往能用产品去改变用户需求,或是创造新需求。
小米SU7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一款“玩具”属性高于家用属性的轿跑车,而在20-25万价格区间里,主流用户的需求是先满足家用,再满足玩乐需求。理论上,SU7的定位是与主流需求不吻合的,但在强大的营销攻势下,这种反其道而行的做法,却让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同样地,YU7也不是一款正儿八经的家用SUV,它的跑车属性很强,靠的是以炫酷造型和强劲动力与同价位竞品拉开差异,尽管它在空间利用率和乘坐舒适性上或会弱于同级车(小米SU7也有同样的问题),但这种倾向性极强的定位往往能带来超强的产品魅力,配合小米汽车当前的市场影响力,想必又能收割一大波新用户。
“知根知底”的用户认知,才是Model Y最强竞争力?
最后来分析Model Y。相比24款车型,焕新版Model Y后驱版车型价格上涨了1.36,全轮驱动版则上涨了1.26万,更贵的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是更长的续航,更低的能耗,相对更好的滤振和静谧表现,以及那褒贬不一的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