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哪怕是超豪华车市场,价格战也终将不可避免。数据显示,去年保时捷、宾利和劳斯莱斯等品牌的销量下滑幅度,也都达到甚至超过30%。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莲花的老车主们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味地在社交媒体贬低自己购买的品牌,只会让这个品牌加速衰落,一旦品牌因为业绩不好而选择退出市场,谁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高合、威马、哪吒等品牌血淋淋的案例就摆在眼前。
当然,对于莲花汽车而言,在整个事情的过程中,也并非无可指摘:首先,没有做好用户提前的沟通和调研,又贸然更换名字,老车主不爽也很正常;其次,没有管理好用户的预期,或者说,承诺了不该承诺的诺言。有用户指出,当时买车时,品牌方宣称“5年不降价”……
用户预期管理,是当下品牌方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对于用户而言,生气的不一定是你降价,而是你不守信。
比如,蔚来是一个公认的用户型企业,其用户运营能力备受推崇。但蔚来也为此所累,在有些决策上“优柔寡断”,不敢降价,唯恐背上“背刺”用户的骂名,这也让蔚来错失了一些发展的良机。
莲花同样如此。因为定位高端,因为信奉用户至上,因此总想着一对一沟通,让用户误以为“什么条件都能谈”,一旦谈不下来,就容易情绪失控,转为“破口大骂”。
这归根结底就是品牌方没有管理好用户预期的问题。品牌与用户,既是合作和互利互赢的关系,同时也是站在利益天平两端的关系,用户希望你可以提供更多,而品牌方则需要平衡销量、利润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事件,对于莲花汽车和老用户心智的成熟未尝都不是一件好事。
从终端反馈来看,在推出新款后,莲花的销量有了非常大的起色,这无论对于品牌方还是老用户而言,应该都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