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芯流汽车”报道,奇瑞计划在奇瑞小蚂蚁等入门级产品上全系标配基于高通8620平台的智能驾驶系统,而且该系统支持高速NOA和记忆泊车功能。
如果奇瑞小蚂蚁能够全系标配支持高速NOA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而2025款奇瑞小蚂蚁的起售价是5.99万元,这样一来奇瑞此举很有可能将高阶智驾功能的准入门槛打到5万元级别,将进一步下探高阶智驾的准入门槛。
奇瑞企图用价格优势来对标比亚迪“全民智驾”的战略意图太明显,但此前电车通试驾过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发现这套智驾系统在高快领航和智能泊车这两个方面都能做得比较完善,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法宝,但使用体验才是用户愿意为之买单的关键。
图源:奇瑞新能源官方
既然目前已经透露奇瑞入门级产品将基于高通8620平台打造,电车通就从这一点入手,提前看看这一平台是否具备超越5万级价格的技术优势。
说到高通8620平台,可以追溯到去年4月下旬。当时Momenta联合高通宣布,双方面向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推出多款可拓展的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而SA8620P(高通8620平台)就是这一解决方案针对智能驾驶领域而推出的中算力SoC芯片。
就在高通8620平台官宣之后,毫末智行就与高通宣布推出基于高通8620平台打造的毫末HP370,这一解决方案是5000元级“极致性价比”的城市记忆行车与记忆泊车产品,可提供36TOPS的算力。
图源:高通公司官网
按照毫末智行当时透露的消息,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基于HP370进行产品设计,但迄今为止,确切搭载高通8620平台或者毫末HP370的车企还是刚曝光的奇瑞汽车。
5000元级的智驾产品,无疑是奇瑞将智驾门槛下探到5万级别的底气,不过电车通要指出的是,虽说奇瑞有能力让高阶智驾的准入门槛更低,但其实现高阶智驾普及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比亚迪的“7万级智驾”。
当中的关键就是智驾车型的市场热度。
都说高阶智能驾驶是当下新能源车市的新需求,但对于绝大部分家庭用户来说,高阶智驾其实还是可有可无的缓解驾驶疲劳感的配置之一,所以品牌唯有做到智驾版与普通版的价格一致,这部分用户才会考虑智驾版车型,这也是比亚迪的策略,奇瑞也必须做到这一点。
图源:比亚迪汽车官网
比亚迪海鸥是比亚迪汽车最便宜的智驾版车型,从1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这款车是比亚迪最畅销的纯电动轿车,月销量达18171辆。反观奇瑞新能源,小蚂蚁确实也是品牌最畅销的纯电动轿车,但在1月份仅售出1597辆,并且去年最高的月销量都不超过5000辆。
在长安、比亚迪推行智驾平权之前,宝骏旗下的宝骏悦也Plus在去年就已经实现了“10万级智驾”,但从市场成绩来看,宝骏悦也Plus的月销量都没有超过1000辆。
从市场经验可以判断出,本身就没有太多用户选择奇瑞小蚂蚁,高阶智驾带来的额外收益不会太高,真正让奇瑞快速覆盖高阶智驾的关键车型,更有可能是畅销的瑞虎系列、艾瑞泽系列以及风云系列,被边缘的奇瑞小蚂蚁不会是智驾平权的主角。
看回奇瑞汽车所采用的高通8620平台,除了具备高性价比这一优势之外,让传统燃油车具备高阶智驾也是很关键的卖点。
官方表示,高通8620平台支持被动散热,适合在10万元-20万元的主流乘用车上搭载,电车通甚至认为,打破油电智能壁垒的策略比低价更容易实现智驾平权。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新能源渗透率屡次突破50%,燃油车逐步成为少数人的选择,不过以燃油车为销量基本盘的传统车企放出优惠之后,燃油车的销量占比快速上涨,在今年1月份新能源渗透率快速下滑至41%,1月销量榜最畅销的产品是吉利星越L、大众速腾/帕萨特、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燃油车。
图源:大众汽车官网
燃油车依然是当下车市的销量基本盘,原本就有市场口碑的燃油车,只要价格够低,在国内市场就不用担心没有受众群体。
智驾确实是当下车企最看重的技术领域,但市场成绩是客观的,消费者的选择是诚实的,而这些畅销的燃油车均没有搭载高阶智驾。
纵观国内市场,大部分智驾系统主要应用在新能源产品上,搭载高阶智驾的燃油车也有,但在价格方面还是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就以本身很畅销的本田雅阁来说,高配版车型引入了Honda SENSING 36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高速领航辅助等相关功能,但其选装费用高达1.5万元,对提高智驾普及的作用不会太大。
图源:广汽本田官网
相比新能源车,传统燃油车采用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各个功能系统相对独立,信号延迟相对更高,而且不像新能源车那样容易通过OTA快速更新,很难满足高阶智能驾驶对实时性和高算力的要求。
不过,支持“油电同智”的高通8620平台给车企提供了新的技术智驾方案,通过引入全新的芯片让原本畅销的燃油车能够实现高阶智驾,无疑是促进智驾普及的关键技术。此外,黑芝麻智能的A1000系列芯片也开始应用在一汽集团旗下的燃油车,进一步拓宽智驾芯片的市场。
图源:黑芝麻智能
电车通注意到,一些燃油车已经开始通过升级电子电气架构来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比如上汽奥迪A5L的全新E³ 1.2电子架构,能够深度介入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除此之外,大众、奔驰、长城等车企也在持续推动“油电同智”的落地。
比亚迪是全球首个新能源车企,而且还将高阶智能驾驶的准入门槛下探到7万级别。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其他车企要么在新能源的智驾领域与其硬刚,要么尝试开拓智能燃油车市场,寻求差异化优势与其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