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敢对比保时捷,一到硬件细节就经不起比了,他们不敢比,你们为什么不敢带节奏?更值得反思的还是右边的同志,你们看一看这张表,明明价位更低的车用的是双腔,为什么只能卖小米十分之一的销量?
买小米的人很多是冲着小米品牌过去的特性来的,他们觉得小米不会坑他们,会给他们科技平权,但是商业难道不存在了吗?我刚刚批评工程师思维不要影响营销,但是不代表你们不要学习,你们销售一定要多学习技术细节,要会扒开表面看着一样的皮,去给用户翻里面的技术细节!
对于那些在我们和小米之间对比的客户,你观察他是特别看重运动性能,或很看重性价比,那你们就要非常清晰、自信、肯定地告诉他,30万的su7max在最重要的悬架硬件上压根没给你们拉满!你们花30万可以买到双腔空悬,但不是你以为良心的小米,小米的双腔空悬管你要80万!
小米的冰箱,小米的音箱,小米的雨刮,都非常一般。你们找的kol只会跟节奏,不会自己找节奏,咱们的销售知识面也窄,不爱学习,翻来覆去就是那些话术。找kol要把矩阵搞起来,销售的能力也要多元,我们的车跑圈跑不过小米,但是体验差吗?现在还能在牌桌上的车企,车的素质有几个差的?最重要的还是marketing,marketing!
跟女人和有钱人多谈情绪价值,跟小年轻多展示矩阵大灯之类的科技配置,跟企业老板要有礼貌地暗示圈层,跟经济适用男就简单粗暴多对比硬件配置。
说完了安全,说完了运动硬件,再给你们说说舒适配置:小米的椅子,尤其是驾驶座椅子后背填充太薄,开个一万多公里,真皮延展开以后,填充薄的问题就更暴露。支撑不够,背塌着,反弓,敢半躺着开个长途,背就疼给你看——注意是背疼不是腰疼,别跟着lsq拿靠背和坐垫结合处的空隙说事儿,那里大家都空,咱们也空。
当然,su7的电动腰靠你们也可以喷,我在车主群里看到大家普遍反映怎么调都不舒服。这玩意儿不存在取舍,不好就是不好。
最后,小米的空间,你一句我一句,又是挑坐垫进深的,又是挑头部空间的,都没找到问题的关键。
小米不是后排空间小,而是副驾座椅必须往后挤,卢伟冰当时拍视频澄清时我就看出来了,等到坐上实车一看,好家伙,果然不出所料——su7副驾脚部偷空间了!进深浅,坡度陡,副驾要把脚伸展开就得把座椅往后调,甚至调到B柱以后,这能不挤压后排空间吗?副驾和副驾后排只能舒服一个。
当然了,这个问题很多车都存在,model3,et7,奔驰eqe,包括我们的某款车上也存在,但没关系它卖得不好,一个月真实数据才一百多辆是吧,牺牲就牺牲了。
我看了拆车,小米副驾脚部斜搁了个手提箱大小的元件,那个说是智驾单元,也就是两块英伟达芯片,这么做可能跟他们的热管理设计有关,anyway,这不重要,我很惊诧的是为什么你们一直没发现,你们都有副总牵头的围剿工作组了,黑来黑去黑不到点,这就是你们的知己知彼吗?你们真的是国军吗?是你们贫穷,给你们开的工资不够是吗?那总监们呢?去租一辆研究,只是工程团队的事儿吗?
三
前面谈的部分比较具体,差不多是手把手。老板对咱们的整车工程其实是满意的,对市场营销不满意,严重不满意,但是他不怪你们,因为小米是雷军亲自带队,你们没打过他,不怪你们,所以现在我们是从上到下重视起来。今天的爆米花会开完,你们自己也要学会调研、发现、总结,尤其是总监级别。对用户要正能量,对内要实事求是,不能反过来,尽搞向上管理是打不过小米的。
我们内部存在着一些氛围,不太好,我不点名提几句。有一种人格叫杠精人格,知错就不改。然后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看不见自己的缺点。怨天尤人,将错就错。
作为自己的个性也就不管了,结果我看到这种人格甚至发展到了公开怼用户,甚至是明知对面是真实车主还故作大度说不追究法律责任,这自作聪明是觉得别人看不出来还是怎的?你在这楼里你是个总,你出了这楼,对用户你就是个屁。
说到这个,有微博抖音号的,在朋友圈里发内容的,讲话之前先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说过的话,不要搬石头砸自己脚。你们不要自嗨,觉得自己学历高,科班出身,清华同济,硕士博士,觉得自己认知多高明。你们认知高明,你们能买几辆车?你们又能卖几辆车?你们要是又爱发朋友圈又不懂公共关系,也就是人菜瘾大,那就去学学王垠,人也是清华车辆工程的,而且是本科,本科清华可比博士清华含金量高多了,人家面对不懂行的用户是什么姿态?
还有一些人,老板跟我说过几次了,是既想用又不太敢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要你占山为王。自己能出成绩,当然是硬道理,但不一定要踩着自己人,抢资源要在集团内公开公平,更不能刻意挤压其他团队。人在做,天在看,细节上的小动作和是非曲直,我们总归是能看见的,毕竟谁也不能捂住谁的嘴。要是哪天哪个有过辉煌的人被处理了,你们不要惊讶,我在这里承诺的是,我们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长期调研的。
打小米,天时地利我们有,但是人和我们不行,2025年,我们这方面是要建设起来的,跟不上这个大旋律的人,会被放弃。
这个爆米花会开到这里,左边的同志们可以先回去了。我还是尊重你们的工程师思维的,但是也希望你们,尤其是各组组长,具备一些销售思维,产品思维,用户角度思维,什么隐藏水切,隐藏门把手,猜谜式后备箱开关,这些对用户有什么实际意义?讲不清楚的,或者说让一线销售只能跟用户讲设计而不是讲便利的,在供应链上又要额外花钱的,就不要投入太多了。
四
接下来的PPT,右边的同志充分讨论,不要拍照传播。
A、抓住一切机会煽风点火,抹黑小米汽车。
你们要有华尔街之狼的精神,要去进攻它的一切系统。
给你们看看汇总的一些案子:
小米汽车漏电。标题可以这么写。
小米汽车辐射高。这个也可以,虽然我们的也是新能源车,但是网上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小米。事情搞,不要搞太大,只需要给一部分人留下跟小米品牌关联的记忆就行,就像那个深圳出租车司机开迪子掉腿毛的都市传说嘛。
真有这个设备去测辐射的自媒体,你们去搞定。
油车安全,电车不安全,那种自媒体号,有的搞得还有点意思,真能忽悠住人,我的朋友圈都有3个关注!只要能长期坚持,可以适时收编。没关系,他们的受众本来也不会是我们的受众,只要能攻击到小米就行。他们的受众有自发、自信、自我编织信息茧房的能力,义和团就算杀不了几个洋人,也能对洋人和中国人有震慑作用。
2024年的主题是刹不住上墙,起到了一定成效,2025年可以继续搞,搞刹车不行还可以搞断轴。一月份,十天大概发生了四五千起车祸,小米发生了3起,这就够了。
抹黑供应商。这个不行,这个真的要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不能搞,要小心背刺,我们压住的供应链,便宜了他们,这样不行。
编造一些听起来的权威机构, 比如“保监会”。这个可以,要是真的还在那就不行。
总之,你们只需要进攻,你们完全不需要防守,就算有人指出来,也不需要反驳,一击便走,只有小米的品牌露出就行。有些KOL一号两用,一边黑小米一边挺我们,这样的要注意一下,容易被网民看出来。挺的挺,黑的黑,要分开来,工作要细化。
还有一点,不能一点开所有内容都是专注小米,忘了其他品牌,比如特斯拉刹车怎么不继续失灵了?给一分钱就只干一分活是吧?这种也容易被看出来。还是那句话,宣传工作,一定要细,和kol的工作对接乃至指导,要继续下沉。
关于小米刹不住,注意高中低分档。高档的找一些主机厂、赛车手出身的技术流,比如什么老王老马,老李老张,让他们坐而论道,搞长视频。低档的,就做刹车皮面积对比,车祸现场,图片短视频,方便传播转发,病毒营销搞起来。营销要细,让每个认知层级的人都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同,获得满足。
最后一个,第一时间关注小米驾驶员车祸死亡事件,也是图片短视频传播,被平台和谐也没关系,一击便走,留下印象就行。
B、抹黑雷军
小米的产品其实未必有很多粉丝,但是雷军真的有很多粉丝。抹黑雷军,给他泼脏水,将是对小米品牌的釜底抽薪。不仅能遏制小米汽车,甚至可能反杀小米的手机数码电器圈。
2024年的一些进攻不太奏效,比如说我是真爱车的,真爱驾驶,不像雷军做做样子,我下赛道的时间比他不知多到哪里去了。又比如对着媒体发牢骚说雷军,活雷锋,伪君子,雷不群的。都不太奏效,你敢说,人媒体也不一定会报,这是人性,哪里有打定主意不吃小米饭的啊?
主要还是要等雷军自己犯错。
C、抹黑小米车主
主要是对2024年既有方法论的延续,看PPT,依次是:
鬼火——必要时渲染他们有反社会人格。
穷——得屌丝者得天下,这个高管发言的截图要做成表情包,月月讲,天天发。还有,雷军不是朱元璋,没那个精力,手底下的高管一定会犯错,蹲着重点抓。
品味差——2024年的抄袭没打出暴击,说明用户不在意原创,无视缺乏识别度的原创,反感有识别度但不好看的原创。2025年要考虑研究创造一些新词汇,比如追求阶级跃升,拜金,搞羞耻,等等相关。听着扯没关系,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你们可以控制一下预算,不仅要在正文里发,要尤其关注评论区的舆论导向,多带带节奏,有水平的就反串车主。
小米汽车那么多女的在买,我们要研究一下女性的痛点是什么,专门盯着打。比如说怕男朋友出轨的,搞一个小米车主出轨门,没有那就制造一个。出轨又不犯法,不要怕执法机关较真。跟对汽车产品的营销方法论相反,这种下沉营销传播不需要质量,只要数量,不需要事实,只需要情绪。
除了抖音、微博,还要重视小红书、知乎,以及微信群。
五
PPT翻完,最后聊点轻松的,我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预测小米yu7和股价的,给你们看一点摘录。开头作者是这么说的:
“……并以此来聚焦小米汽车的发展态势,通过展现其核心性价比的能力由来,以及其SU7车型的产品策略和逻辑考量,以此大致预判小米 YU7 车型将来可能会面对的市场前景和竞争态势,进而从财务视角来看小米汽车未来的大致盈利拐点和可能的 IPO 进程,最后再从产能的角度来试着展现小米汽车未来可能的扩产动作。”
看懂了吗?没看懂没关系,公众号编辑特别贴心地给出了导语:尽快收购产能可能是小米汽车规模化更务实的选择。
这事儿之前我们也聊过,通过收购扩产能是对的,但主要是针对第三辆增程车。su7就是yu7,yu7就是su7,这两辆车对手里握着二三十万,看重颜值和驾驶质感,信任雷军的人,没什么区别。那么反过来,这两辆车是一个调性,对su7不感冒的人,不会突然就对yu7感冒了。不必太过担心yu7,你们懂我意思吧?
所以说,这文章虽然提出这个观点——“预计yu7并不具备类似支撑su7成功的要素条件”,但是出发点、判断依据和我完全不同。作者的观点是因为竞品,“但从 2024Q4 开始,以 Model Y 为代表的这一细分纯电市场迎来了两位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是极氪 7X,其 2024Q4 的月均销量突破一万辆;二是智界 R7,其 11 月和 12 月的销量分别为 1.1 万辆和 1.6 万辆。”
两个竞品,极氪7X和智界R7……哈哈,你们乐什么。我泼点冷水,这两辆车,尤其7X,一个女车主都没有,可能还不如比亚迪宋元。su7有40%的销量来自女性,靠这两款要夺这一块基本盘很难。
从销量数据看,su7干赢了一大票B级C级轿车,低配干赢了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3,中配干赢了奥迪宝马,高配干赢了奔驰。我在的那个几百人车主群里啊,大部分人没有像我一样专挑电车试驾。有相当多的人,尤其妹子,是从奥迪A4、奔驰C,乃至奔驰E260转来买su7的。特斯拉,极氪,问界,压根不在她们考虑范围内,蔚来好一点。34C、56E是传统市场,这个竞争非常激烈。su7吃的与其说是电车的市场,不如说是出圈后吃了大量BBA市场,毕竟很多女性压根不在乎电车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