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零跑车型还在不断扩充,3月10日,预热近半年的B10车型将会正式上市,将是一款15万元内搭载激光雷达,支持城区智驾的车型,零跑再一次展现了对于产品的精准定位,可以说在10-20万元区间很难找到比零跑更有竞争力的品牌了。
两级分化,小米直面华为
在鸿蒙智行不断扩大朋友圈的状态下,销量却出现了明显波动,直接从1月的34987辆下滑到21517辆。
鸿蒙智行在问界M9大获成功之后,开始不断走高端路线,从享界S9到尊界S800,定为不断升高,售价也在不断上涨,这也就带来了销量的必然下滑,随着车价的升高,市场空间有限,必然会压缩销量。
面对市场的挑战,鸿蒙智行旗下的车型也在不断调整,智界和享界都开始推出增程版车型,拓宽市场,同时在智能化方面,鸿蒙智行在华为的赋能下,确实与其他品牌拉开的差距,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驾,都做到了行业领先。
同时,鸿蒙智行也意识到,还需要中端车型来支撑销量,问界M5 Ultra的预售,将最新的智驾软硬件下放到20万元出头的区间,降低了车型体验的门槛,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销量增长点。
与鸿蒙智行的高端不同,排在之后的埃安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开拓,从15万元级的产品不断下探,保持住了销量的稳定,2月售出20863辆,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与其他新势力品牌不同,出身与广汽的埃安竞争对手一直是比亚迪、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2月28日埃安UT的发布更是将竞争市场下沉到A0级新能源车型中,6.98万元的起售价,也是来势汹汹。
埃安UT的产品定位就是针对比亚迪海豚和吉利星愿这两款热销车型,海豚在2024年狂拦36万辆的销量,星愿更是在5个月销量突破10万辆,让埃安看到A0级市场存在着大机遇。
至于埃安UT能不能成为埃安新的销量增长点,就要看上市后的表现了,从去年来看,埃安新车上市后都能为埃安带来不少的销量增长。
至于小米汽车的销量,一直是一个谜,小米汽车一直采用模糊的销量数据来公布月销量,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唯一一个特例,但是却没人有意见,虽然数据是模糊的,路上的车确是在不断增多。
2月份小米再次用20000+的销量数据进行总结,这也是小米第五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从上市以来,小米从新势力销量榜单的尾部不断爬升,一步步走到现在,最惊人的是小米目前只有一款在售车型,用一款车对抗友商全品类车型的销量。
最重要的是,制约小米销量的从来不是订单,而是小米汽车的产能,发布近一年,小米SU7的交付时间依然在30周左右,同时周订单锁定量依然维持在1万辆以上的高点。
随着小米SU7 Ultra的发布,小米汽车目前有限的产能还可能被压缩,毕竟SU7 Ultra一天又卖出了一年的产能,雷军目前只能想办法扩充产能,要不等YU7上市后,工厂可能要被车主上门要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