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里有一个细节,其他国产“千匹电车”的功率只有1200马力左右,而小米SU7 Ultra要去到1548马力。
换算下来,小米SU7 Ultra每马力只要342块。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燃油车里以“买发动机送车”著称的本田思域,每马力售价也要780块。
另外,迈凯伦、法拉利的这一代顶级超跑,迈凯伦W1的总功率是1275马力,零百加速2.7秒;法拉利F80的总功率是1200马力,零百加速2.15秒。
最搞笑的是有网友在这台车发布之前讨论,同样的钱(预售价81.49万元)是买小米SU7 Ultra快?还是买宝马M2(59.99万起售)+改装快?最后52.99万的售价连二手宝马M2都不一定买得到。
52.99万买1548马力确实让人震撼,不过更让人震撼的是小米背后的决心:
不是为了拉高品牌形象做一台孤傲的高性能车,而是做一台让大部分人买得起,真正拿出来卖的车!
宝马5系、奥迪A6L、奔驰E级合称“56E”,被称为“普通人的天花板”,意思是普通人努力就有可能买得起的,而“56E”就恰好卖40-50万元。
(自小米SU7 Ultra公布售价后,相信你已经刷到不少5系、E级消费者吐槽“自己买了个什么车?”的内容。)
就这么说吧,有些车企虽然做了高性能车,但打心底是不相信高性能车有消费群体,宁愿定一个大家都买不起的价格,少亏一点。
其实小米最早把SU7 Ultra的年销量定到1万辆,就已经证明是想吃下整个百万以内豪华性能车市场,毕竟宝马M Power整个轿车系列2024年销量也才3000辆出头。
不过有关SU7 Ultra销量的讨论,在这台车上市2小时后就已经没有讨论意义了:上市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2小时,过10000台。
今年大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定,而非去年SU7上市时可以退订的“大定”。
回到小米SU7 Ultra本身上来,这台车其实是分成了三个版本,52.99万元基础版;62.99万元的竞速套装版;以及81.49万元的纽北限量版。
虽然52.99万元的是基础版,但依旧标配塞阿基波罗碳陶瓷刹车盘、倍耐力P0轮胎;实测两圈纽北不过热的散热系统;以及20%电量仍有800kW输出功率,充电功率5.2C的高性能电池。